開箱大巨蛋!2023 年亞洲棒球錦標賽台日冠軍戰實拍 ft. Canon EOS R6 Mark II、EOS R5、RF 100-300mm f/2.8L

嗨大家好,這裡是 Furch Lab 攝影實驗室,真的是沒想到有一天能進大巨蛋 拍照,機會難得,這次帶來的是亞錦賽的實戰拍攝與大巨蛋的體驗心得。

  • 拍攝相機:Canon EOS R6 II,Canon EOS R5
  • 拍攝鏡頭:Canon RF 100-300mm f/2.8L

【大巨蛋看球體驗】

首先提大巨蛋的看球體驗,就場地來說,大巨蛋很新、硬體體驗也不錯,在這看球確實爽度滿點,與其他幾座球場比起來,大巨蛋本壘後方距離觀眾席相當近,如果有機會搶到前幾排,觀賽體驗應該會非常棒。

此外,階梯斜度適中、視野非常好,而且中外野與內野是沒有區隔的,你可以直接在外環 360 度繞一圈(其實我覺得這樣才是正常的球場),我走一圈大概就花了差不多快要 10 分鐘。雖然還是有些小問題,例如螢幕太少、攤位規劃過少、照明問題等等,不過如果是以觀眾的角度而言,大巨蛋確實非常值得一看。

 

【大巨蛋拍攝心得分享】

但是以攝影的角度來說,大巨蛋就是一個⋯⋯有點麻煩的場地,第一是以國際賽標準來看,攝影席(攝影壕溝)的規劃實在太小,也並非是原先的設計,地上新搭了質地很軟的輕鋼架地台,人一走過走過去就會頻繁震動,然後轉播機也架在這個台子上,搞得轉播大哥一直拜託大家走路輕一點XD,這點希望以後還有機會改善就是。

其次是燈光問題,雖然拍過天母、桃園球場,也知道球場燈光本來就會偏綠,但大巨蛋的燈光應該是裡面最糟的,超級偏綠,而且極度缺乏紅色光譜。如果你拍過大型賽事,一定知道一場拍下去絕對是幾千甚至上萬張照片,要是一開始設定沒調整好,回去一定是修圖修到累死,因此在開賽前相機的參數調整就極度重要。

【大巨蛋拍攝策略要點】

這邊建議可以從三個方向著手:白平衡 K 值、色調(相片風格裡面)、白平衡偏移,然後找明確顯色的標的物來試拍校正,例如外野的 Canon 看板就很適合拿來校正紅色,此外如果有啦啦隊,也建議找妹子試拍,通常妹子膚色對了,就什麼都對了,至於為什麼不拍運動員來調整呢?因為球員膚色通常都偏黑,有時候細微的調整很難確實地看出差別。

為減輕後續挑圖與疊圖的作業難度,我在拍攝時盡可能力求原色調直出,原則上能不用到 RAW 就不用(當然這是以非職業運動攝影的角度而言啦,職業攝影師通常有更 Pro 的一套標準)。大巨蛋的這個色調調整有點繁複,有興趣的話我們之後再聊。

 

在拍攝策略上我也做了一些取捨,考量到中華隊的打擊狀況,以及攝影席卡位狀況嚴重,這次我不特別強求壘間的攻防,而是把重點放在多樣性的構圖,與重視機動性的拍法,我的位置大多是以一三壘攝影壕溝、本壘後方右側(這位置有隔網子)、二樓中外野這幾個拍攝點為主,如果能衝上場拍攝的時候一定要衝,有臨場感的好照片就是靠衝出來的。

 

【大巨蛋拍攝相機配置】

相機配置方面,我採用長焦+標準焦段的雙機流,長焦使用 Canon EOS R6 Mark II 搭配 RF 100-300mm f/2.8L,標準焦段使用 Canon EOS R5,這樣的搭配對於拍攝棒球比賽來說極為適合,動態與連拍交給 R6 II 長焦,近身採訪搏鬥時就用 R5 衝場,整場比賽我就這樣背著雙機雙砲來回跑,記得兩台相機白平衡與色調設定要完全一致,錄影模式也要預先設定好。

「用 R6 II 來擔任主攝機位夠用嗎?」原本我確實有這樣的疑慮,也曾想過是不是該借一台 EOS R3 來拍攝,但最後還是選擇用我自己的 R6 II 來應戰,原本擔心 R6 II 的對焦與高感性能與會否應付不了專業賽事,但後來證實這樣的擔心實屬多餘,除了電子快門有少許果凍效應之外,整體表現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地方,連拍與對焦已經是準旗艦水準,偶爾對焦對到背景的時候,可以用 RF 100-300mm f/2.8L 的「Preset & Recall 功能」來叫回對焦點。對於一台只有中階價格的機身來說,R6 II 能有這樣的表現,已算是令我十分滿足了。

 

【連續動作疊圖要點】

其實要拍攝揮棒與投球的連續動作並不難,以 EOS R6 II 的 40fps 連拍速度,要捕捉選手的連續動作是綽綽有餘,實際上我在疊圖的時候並不會用到每一張每一格,而是視狀況來做增減。以投球為例,選手一開始抬腳的速度是比較慢的,這時候可以選擇間隔五張疊一張動作,踏地之後揮臂到放球點的這段,動作速度就會非常快,此時就需要用每一張疊圖來凸顯投手的連續動作,所以如果相機有更高的連拍速度,那麼你就會更有機會在後製的時候,把連續動作給做得更加細膩。

這邊使用的功能是 PhotoShop 檔案 → 指令碼 → 將檔案載入堆疊,點選連拍檔案後讓他自己合成(記得勾選自動對齊),疊合的時候可以視每個圖層狀況調整不透明度。

在這個部分先不要把疊影處理到完全清楚,而是保持大約在 70% 左右的透明度,然後再拿最有張力的一張,例如揮棒擊球的瞬間、投手剛好揮臂到放球點,或者是動作最大最有力的一張,用這張去背再疊到剛才的疊合結果上,透明度 100%,就能夠實現這種連續動作,動作又凍結在最精采處的效果。

有幾個要點需要注意的是,做疊合的時候不能太過貪心,如果每一張都疊看起來會非常雜亂,尤其 Canon EOS R6 II 連拍速度最高可以到 40fps,用在拍攝選手動作其實是很剛好的,所以我們要選擇恰當的張數來疊合。

舉例來說,投手在抬腳的時候動作會比較慢,這時候可以隔五張疊一張,但揮臂到放球點之前速度就會達到最快,這時候就需要每一張都疊。具體的狀況還是要看實際操作起來好不好看為準。

其實相機如果有不錯的連拍速度、還ok 的長焦鏡頭,基本應該都不難做出這個效果,剩下的問題就是該如何克服大巨蛋的燈光了(笑)

 

最後特別感謝亞錦賽贊助商 Canon Taiwan 邀請大巨蛋拍攝並出借 RF 100-300mm f/2.8L,讓我有機會攻蛋獲得拍攝亞錦賽的寶貴體驗。

這顆砲是我認為目前最適合拍攝職棒的鏡頭(以攝影席而言),以大巨蛋的距離而言,300mm 打投手丘與本壘板剛好,100mm 可以用來拍跑向一壘的跑者(如果你在一壘側),還有焦點 Preset & Recall 可以拿來救一下相機的迷焦,個人認為非常適合用在拍攝
這樣的室內運動賽事。

扛了一整天雙機雙砲全場跑雖然很累,但看完照片就覺得全都值得了。可惜的是中華隊差一分只拿到銀牌,只好下屆再接再厲了!

 

【整理網友的提問】

Q:用灰卡調整會更好嗎?

A:我想是會的,但大巨蛋有二種燈色且並不均勻,在觀眾席/攝影席/投手丘/本壘板上都有一點微小的差異,其次是比較準的顏色可能並不一定會是比較好看的(例如光譜缺紅色但是黃綠藍是準的),所以我還是會一定程度仰賴現場觀察手調。

 

Q:是用電子快門拍攝嗎?

A:EOS R6 Mark II 90% 是電子快門拍攝,EOS R5 使用電子前簾拍攝。
其實你仔細看球本身還是有一點點變形,但已經很不明顯了。這邊其實有個不一樣的拍法,如果要追跑壘/盜壘/滑壘,電子前簾好一點(但人變形一點還好不會像球棒那麼明顯,其實看不太出來),此外如果是要玩 R6 Mark II 的機內合成重複曝光,那麼電子前簾的連拍速度會比較適合,純電子會太快。

 

Q:想問一下大巨蛋拍球員的話 ISO 會需要設到多少?

A:參數參考:一般拍攝:1/2000s、f/2.8、ISO 6400;看得清手指跟縫線:1/4000s、f/2.8、ISO 12800

 

更多 2023 年亞洲棒球錦標賽台日冠軍戰作品:

  • 拍攝相機:Canon EOS R6 II,Canon EOS R5
  • 拍攝鏡頭:Canon RF 100-300mm f/2.8L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