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廣定焦的新詮釋 Sony FE 20mm F1.8 G 開箱|實拍|測試

大約從去年底開始,就一直有消息傳出 Sony 將推出超廣角定焦鏡,關於焦段方面也是眾說紛紜,一說是 14mm,也有人說是 18mm,而就如你我所知的,最終問世的鏡頭是定位為「G」鏡的超廣角定焦 Sony FE 20mm F1.8 G(SEL20F18G)。

當然,除了開箱介紹、實拍測試、整體的使用評價之外,這次我也想藉著這顆鏡頭來闡述,為什麼它會這樣設計?這顆鏡頭對 Sony 使用者來說的定位是什麼?

 

Sony FE 20mm F1.8 G 開箱

這是「G」鏡頭系列中,第一顆採用「GM」等級設計的鏡頭,從材質、對焦環、變焦環、按鈕配置等處來看,皆與「GM」鏡頭並無二致,似乎兩者僅差別在代表「G」鏡頭的銀色 G,以及代表「GM」鏡頭的紅色 G 而已。

我想,這也是 Sony FE 20mm F1.8 G 的吸引人之處。

橡膠材質對焦環以及光圈環,這在過往是僅有高階的「GM」鏡頭才會有的配置。

鏡頭側邊則具備可自定義的「對焦距離固定鈕」以及 AF/MF 切換鈕。

光圈環除了每 1/3 EV 一格之外,也有自動的「A」檔位可選擇。

同時它的前玉口徑僅僅只有 67mm,這對超廣角鏡頭來說是頗為難得的一件事,因為一般來說,20mm F1.8 的定焦鏡口徑通常會是 77mm(例如 Nikon),或是 82mm(例如 Sigma),即使是光圈較小的 20mm F2.8,它的口徑通常也會是 72mm(Canon、Minolta、Sony A)。

相較之下 67mm 確實是令人意外之外的輕巧,並且重量也僅只有 373g,大約和 Sony FE 85mm F1.8 差不多重(371g)。

在鏡頭右側有著切換光圈有段/無段的 DeClick 開關。

在之前的開箱文我們曾提到過,有這枚切換鈕象徵的意義不僅只是光圈段落感的有無而已,當切換為 OFF 時,它可以提供線性而非階段式的光圈調整功能。

FE 20mm F1.8 G 銘牌,這在過往也是「GM」鏡頭才有的設計。

這顆鏡頭在體積、重量與手感上,都維持了相對輕盈的平衡點,遮光罩裝上後也不會顯得過於巨大。

 

話當年:20mm,一個略顯古典的焦段

在相機的漫長歷史中,超廣角越做越廣的趨勢下,20mm 是一個曾經輝煌,也曾經沒落的焦段。大約在 1990 年代,Canon、Nikon 等品牌紛紛推出焦段 20mm、光圈 F2.8 定焦鏡,在產品佈局中,20mm 可以與 24mm、28mm、35mm 共組 F2.8 廣角定焦鏡戰線,合宜的售價也很適合入門使用者拍攝,同時亦有光圈 F1.8 等較高階的組合。

在更早的手動鏡年代,21mm 就已是極廣的代名詞,許多品牌在這焦段也有不少名作推出,例如蔡司  ZEISS,其他例如 Ricoh 也有推出搭載 21mm 超廣鏡的一代銘機 GR21。在數位時代,即便超廣角鏡越做越廣,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焦段 21mm 的高水準鏡頭,例如蔡司所推出的 Loxia 21mm F2.8。

不過焦段 20mm 的 AF 定焦鏡卻一直不是一個熱門焦段,同時各品牌也不太常更新 20mm 定焦,直到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 Canon 20mm F2.8 USM、Nikon 20mm F1.8 G 這幾顆單眼鏡頭,以及 Nikon Z 接環所推出的 20mm F1.8 S(其他如 Sigma、M4/3 的 Voigtlander 10.5mm 亦有推出焦段 20mm 的產品。然而若朔及 Sony A 接環的前身-Minolta,其推出 20mm 定焦鏡的時間則更早,在 1986 年就推出了自動對焦的 Minolta AF 20mm F2.8,這顆 34 年前的老鏡直到現在仍可使用在 Sony A 環機身上。

這顆 Minolta AF 20mm F2.8 在發表 20 年後(2006 年),Sony 沿用原有的架構在 A 接環身上重新複刻,此即為 Sony SAL 20mm F2.8。這顆鏡頭我曾先後入手/脫手過兩次,它是一顆表現中庸、發色略顯清淡、對焦快速、同時畫質表現也不差的鏡頭。即便以現在的標準來看,SAL 20mm F2.8 的桶狀變形較為明顯,但在當時仍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並且 Sony 復刻版的 SAL 20mm F2.8 在經由 LA-EA4 或 LA-EA3 轉接到 Sony A7 機身上時仍然支援數位修正,這些在當時都令我感到印象深刻。

碎嘴這些往事,其實我自己是覺得最初看到 Sony FE 20mm F1.8 G 發表的消息時,確實是感到相當期待的,這代表著我們能在 Sony A7 機身上重溫 20mm 這個昔日的經典焦段。

Sony FE 20mm F1.8 G(左上)與其他焦段類似的鏡頭。右邊為 Tamron 20mm F2.8、下方則為 Samyang 18mm F2.8。

為什麼會是 20mm?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何推出的新鏡頭不是 18mm、或是更廣的 14mm?或許將來可能會有這類鏡頭問世,但 Sony FE 20mm F1.8 G 還是有著它存在的必要性。舉例來說,若是 18mm 或是 14mm 的定焦鏡,其口徑勢必會是 77mm 或甚至是 82mm,重量也會進一步提升,雖然這可以切中風景控玩家的需求,但對於以「輕巧」為前提的使用者來說,就少了些許吸引力。

「輕巧」在 20mm 這個焦段有許多意料之外的優勢,除了便於隨身攜帶出門拍攝之外,另一項長處就在於 Vlog 用途,它可以讓使用者更容易手持,也更適合搭配穩定器錄影。

其實 Sony 在 FE 135mm F1.8 GM 之後所推出的鏡頭對焦速度都已提升至相當快的水準,FE 20mm F1.8 G 也不例外,它搭載了與 GM 鏡頭同級的 XD 馬達(XD 意為極高動態,不是表情符號),在對焦時可以透過持相機的雙手約略感覺到「內部鏡組迅速移動至定位」的回饋感,彷彿如被磁鐵定位一般,有些類似於 FE 135mm F1.8 GM、FE 35mm F1.8 的對焦俐落感。


Sony FE 20mm F1.8 G 實拍

風景/隨拍

依慣例來說,用 20mm 拍攝的題材最不可免的就是「風景」了。

FE 20mm F1.8 G 有一些 Sony 鏡頭所擁有的共通特色,例如稍高一點的對比、不錯的飽和度,在拍攝風景時,藍與綠部分的顏色也比較深刻。不過它還是約略有別於過往的「G」鏡頭,就我自己的使用來看,FE 20mm F1.8 G 的鏡頭調性比較不像過往的鏡頭那樣強烈,而是稍稍具備了一些「GM」鏡頭的協調感。

▲20mm f/8 1/4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mm f/11 1/1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mm f/8 1/25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mm f/8 1/8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mm f/8 1/32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mm f/8 1/320s ISO 100,Sony A7R3

▲20mm f/5.6 1/400s ISO 100,Sony A7R3

▲20mm f/8 1/8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mm f/8 1/32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mm f/4 1/8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在隨拍的題材方面,Sony FE 20mm F1.8 G 也有不少優勢,其一是我們之前提過的「輕便」優勢,其二則是它相當快的對焦速度,相信愛好廣角街拍的使用者也會樂見這顆鏡頭的問世。

▲20mm f/1.8 1/30s ISO 250,Sony A7R4 機身直出

▲20mm f/4 1/60s ISO 16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mm f/5.6 1/400s ISO 4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mm f/5.6 1/60s ISO 25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mm f/5.6 1/2000s ISO 100,Sony A7R3

▲20mm f/2.8 1/30s ISO 800,Sony A7R4 機身直出


近拍/散景

Sony FE 20mm F1.8 G 的最近對焦距離為 0.19m,同時提供 0.2x 的放大倍率,以超廣角鏡來說算是相當堪用了,而若是使用 MF 手動對焦的話,最近對焦距離可微幅拉近至 0.18M,此時的放大倍率可以再提升至 0.22x。

由於這顆鏡頭本身對焦速度就極快的緣故,在近拍時基本不需要擔心對焦速度變慢的問題,大多數時候都可以精準快速地合焦。近拍時畫質會有微幅的減損,不過在光圈全開之下中央仍保持了不錯銳利的畫質。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它的散景,在近拍時的表現其實還不錯。

▲20mm f/2 1/1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由於具備 0.2x 的放大倍率以及 F1.8 的大光圈,使得它在拍攝近物時可以獲得透視感較強的淺景深照片, 這用來對食物取景時還滿好用的:

▲20mm f/1.8 1/60s ISO 2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mm f/2 1/30s ISO 640,Sony A7R3 機身直出

基於廣角鏡頭的特性,我們也可以用它來拍攝一些偽自拍照片:

▲20mm f/1.8 1/30s ISO 20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上面這張照片鏡頭離貓貓非常近,大約 10 多公分而已,在這樣的距離下鏡頭本體可能會被貓貓偷襲,所以拍攝時鏡頭的對焦速度就很重要,同時也必須要掌握快狠準的原則。

我通常會用兩種方式拍攝,其一是將相機迅速移動至定位、按完快門迅速撤退,其二則是切換為 AF-C 模式採用「眼部偵測自動對焦—動物」,半按快門再伺機移動相機捕捉貓貓照即可。

▲20mm f/1.8 1/60s ISO 20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同時因應超廣角鏡頭的特性,應用廣角透視拍出腿超長的照片也不是問題:

▲20mm f/1.8 1/30s ISO 32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測試|桶狀變形

我們都知道當一顆鏡頭過分強調輕便時,往往也會在光學部分作出一些取捨。反之,若是兼顧輕巧以及高畫質的鏡頭,那麼它通常會成為廣受讚譽的鏡頭,例如 Sony FE 24mm F1.4 GM、FE 55mm F1.8 ZA 等鏡頭就是個明顯的例子,不僅更為輕巧,畫質也居於頂尖。

那麼,Sony FE 20mm F1.8 G 有因為輕便取向而犧牲一些光學素質嗎?比方說影像畸變?

我們實際測試這顆鏡頭在數位修正開啟前/後的差異(包含邊角失光、變形校正),其實差異並不十分明顯,鏡頭的原始表現就已不錯。

光圈全開 F1.8 時邊角失光比較明顯,但仍在可接受範圍。

測試|彗星像差

近年的廣角鏡大多有特別針對「彗星像差」作出修正,這對於廣角鏡來說主要在於增益邊角畫質,並提升天文攝影(星野攝影)的成像品質。

我們以下面這個場景為例,來測試 Sony FE 20mm F1.8 G 修正的彗星像差是否能令人滿意。

▲20mm f/1.8 2.5s ISO 2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這是剛入夜不久、晚上六點半的夜空,方向是東南方。

需要注意的是,彗星像差的嚴重程度會視點光源的強弱而有所不同,換言之若用在星野攝影時「視星等」不夠亮,那可能會測不出來彗星像差的差異。

因此我們需要一顆夠亮的恆星。

▲20mm f/1.8 6s ISO 2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在這個方向把視角往上抬,我們可以在右上角看到視星等 -1.46 的天狼星,它十分符合我們需要測試的要件,第一是它夠亮,第二是它正好處在畫面邊角。

我們把原圖裁切(1280×800)來看看:

在 F1.8 光圈全開、原圖檢視的狀況下,Sony Fe 20mm F1.8 G 在畫面邊角有輕微的彗星像差存在,但用在星野攝影用途的話基本可以忽略這微幅的差異,同時光圈稍縮個 1/3~2/3 檔即可有明顯的改善。

 


 

與 24mm F1.4 GM 的差異?

在這顆鏡頭剛推出時,有一些人認為手頭已有 24mm F1.4 GM,因此比較不需要焦段為 20mm 的定焦鏡;另外一些人則在 24GM 與 20G 這兩顆鏡頭之間猶豫。

我不太確定大家怎麼看待這兩個焦段,但對我來說,24mm 與 20mm 是互相不能取代的焦段。有些人說 20mm 與 24mm 只差 4mm,但其實我通常不太建議用幾 mm 的差異來形容鏡頭焦段的差別,因為 4mm 的差異在廣角鏡頭和在望遠鏡頭上所代表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對超廣角鏡頭來說 4mm 的差異相當巨大,但對望遠鏡頭來說 4mm 或許只是九牛一毛。

另一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釐清 24mm 與 20mm 這之間的差異,我們用「視角」來看,常見的這幾個焦段鏡頭視角如下:

  • 20mm:94 度
  • 24mm:84 度
  • 28mm:75 度
  • 35mm:63 度
  • 50mm:47 度

我們可以看到,24mm 與 20mm 之間有著 10 度視角的差異,其實很接近 24mm 與 28mm 差異(相差 9 度),或是 28mm 與 35mm 的差異(相差 12 度)。同時以「用途」來說,我也覺得 24mm 與 20mm 是頗有區隔的焦段,24mm 屬於一般廣角與生活廣角的範疇,20mm 則屬於超廣角的焦段。

 

幾可匹敵 GM 水準的鏡頭

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顆外觀十分類似 GM 的鏡頭,或者更可以乾脆的說它就是小一號的 Sony FE 24mm F1.4 GM,它的外觀、設計完全比照 GM 水準,拿著 FE 20mm F1.8 G 在手上確實有種在拿 GM 鏡頭的錯覺,尤其光圈環的操作感相當舒適。

回歸正題,在「光學表現」上 FE 20mm F1.8 G 是否能夠與 FE 24mm F1.4 GM 平起平坐?就我這段時間的使用感受而言,它的光學表現與 GM 鏡頭差距並不大,光圈全開中央畫質就十分銳利,邊角失光、鏡頭畸變也控制在不錯的水準。

「G」鏡從推出迄今以經歷了不少世代,就我自己的感覺來看,FE 20mm F1.8 G 在顏色上似乎沒有過往的 G 鏡要來得強調對比,而是往 GM 鏡頭的淡雅特性稍稍靠攏了些,並且相較以往的 G 鏡,它確實「更像 GM 了」。

那麼 GM 鏡頭在哪些部分勝出呢?除了畫質 GM 方面還是略勝半籌之外,它的發色、通透感依舊是一流水準,同時在散景方面也有絕佳的表現。但如果你並不特別要求這些較感性的鏡頭特色,那麼 FE 20mm F1.8 G 確實是一顆媲美 GM 鏡頭的高 C/P 值選擇。

 

Sony FE 20mm F1.8 G(SEL20F18G)優缺點:

  • 優點:輕巧、全開中央畫質就相當銳利、對焦極為快速、比照 GM 的優秀操作感、發色/散景均在水準之上
  • 缺點:呼吸效應略明顯

 

關於 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

透過高質感的產品開箱、深入的器材剖析,以及機身直出的實拍照片,來介紹並探討 Sony E 接環全片幅系統中的每一顆鏡頭,包含定焦、變焦、ZA、G、GM 鏡頭都在其中,副廠鏡頭亦有涉獵。在未來「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將以介紹完 Sony E 環全部的原廠全幅鏡為目標,並持續分享關於 Sony 相機系統的所見所得。

1 Comment

  • Kouson 2021-01-04 at 21:46:11

    看了感覺是顆好鏡頭,讓我更不拿不定主意買哪顆鏡頭了 XD

    Reply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