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寫過「拉麵、蓋飯怎麼拍才好看?」,當時覺得湯湯水水的拉麵或是碗很高蓋飯根本是在挑戰我的攝影技術,不過越拍越多之後發現魔王才在後面,那就是你我都很熟悉的路邊攤,有時候吃到好吃的路邊攤想要拍起來跟朋友分享,但是明明很好吃的滷肉飯或乾麵拍完卻變得賣相不好,難以讓人有食慾XD
所以我又來請教大師 L 了,到底路邊攤常見的乾麵、滷肉飯、小菜、炸豆腐之類的,該怎麼拍才會好看呢?分享一下我的學習心得。
路邊攤常見的碗盤有幾種,圓形高或中等高度的碗(用來裝麵或飯)、橢圓形或圓形的淺盤(用來裝小菜),碗盤的顏色也滿固定的,通常都是白色有花邊的碗盤,不然就是灰藍色也有花邊的碗盤,桌子常見的就是不鏽鋼有點高凸或使用痕跡的那種桌子,不然就是有貼皮,紋路會是橫條或是有小花的木桌,燈光呢?通常都是白色的日光燈管和鎢絲燈這兩種,大家心裡應該都各自有畫面XD
和裝潢過的餐廳比起來,路邊攤真的難拍,畢竟大家習以為常的場景要拍出「特別」的氣氛完全考驗功力,加上有時候路邊攤的環境不是非常整潔、環境光也雜亂,該怎麼讓食物拍起來乾淨好吃呢?首先,相機白平衡的調整是必要的,特別要小心偏綠色的燈光,食物一綠看起來就有點驚悚,可以用白紙/衛生紙之類的當作白色的基準,把相機色彩調整好再開始拍,光的顏色準一些食物的原色就會呈現出來,自然就會看起來好吃。
▲光圈開到最大,雖然食物看起來不是很清楚不過看起來會好吃~Olympus PEN-F + Olympus M.45mm F1.2;f/1.2、45mm、1/100s、ISO 500
▲有時候也可以考慮逆光拍,逆光的豬肉和滷蛋感覺也好吃XD。Sony A7R3 + FE 90mm F2.8 Macro G OSS;f/5.6、90mm、1/30s、ISO3200
如果有「大光圈」的鏡頭也別忘了使用,所謂大光圈鏡頭是多大呢?大概 f/2.8 以上就可以了,如果有 f/2、f/1.8、f/1.4 或 f/1.2 這種大光圈就更理想了,不只可以有效虛化雜亂的背景或桌面,也可以增加一點進光量,照片明亮食物拍起來就好吃。
如果手邊沒有大光圈的鏡頭的話,可以考慮改用別的方法提升畫面亮度,例如 EV 值加多一點,多到 1EV、1.3EV 之類的也可以,讓白色或盤子的地方剛好過曝爆掉(但食物不要過曝),這樣的畫面亮度拍起來路邊攤食物也會變好吃。另外,也可以考慮把相機的飽和度調高一點,讓食物的顏色變濃看起來會更好吃。
▲顏色濃一點,辣味魚糕看起來會更辣更好吃。Olympus E-M10 Mark III + Olympus M.75mm F1.8;f/1.8、75mm、1/320、ISO 200。
▲這個就是很需要校正顏色後再拍的場景之一,因為燈光有點藍藍拍起來會覺得食物冷冷的,可以把色溫調的黃一點。Olympus PEN-F + Olympus M.12-100mm F4.0;f/4.0、61mm、1/80s、ISO 1600。
▲像這種沒什麼擺盤的食物就要至少把顏色拍準,用白色的盤子當作白平衡的基準,拍起來就會好看。Olympus PEN-F + Olympus M.12-100mm F4.0;f/4.0、34mm、1/15s、ISO 400。
然後還有一點滿重要的就是「取捨」,如果點了很多東西想要一起拍進畫面裡有時候不一定能如願,畢竟桌上可能會有醬料、會有衛生紙、會有餐具,要避開一切真是太困難了,這時候不如乾脆捨去一點畫面,例如切掉一點豆乾的邊緣、少掉一些海帶的畫面、切掉一部分的碗緣,專注在想呈現的主體就好。
▲像這張如果再裁掉左上角會更好,讓畫面視覺更集中。Sony A7R2 + Sony FE 12-24mm F4 G;f/4、24mm、1/30s、ISO 800
▲這張就是裁切局部和大光圈的應用,把後面的羹虛化並裁掉部分的湯匙,主體就更能集中在前面的乾麵。Panasonic GX8;f/3.2、35mm、1/6s、ISO 200。
▲同樣的道理再來一張。Nikon D7200 + 18-140mm f/3.5 -5.6;f/5.0、67mm、1/15mm、ISO 1400。
▲只拍蔥花也是一招啦XD Sony A7R2 + Sony FE50mm F2.8 Macro;f/8.0、50mm、1/25s、ISO 1600
▲如果有機會拍情境是最好的,路邊攤或是街邊小吃的老闆、老闆娘動作都好俐落,拍起來都超好看。Sony RX1R2;f/2.8、35mm、1/30s、ISO 200
以上,歡迎大家一起來留言哪裡有好吃的小吃,我特愛羹,歡迎推薦好喝的羹❤️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