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終於輪到開箱這顆鏡頭啦!
雖然很多系統都有 400mm F2.8 這樣的定焦砲,不過對 Sony 來說 FE 400mm F2.8 GM(SEL400F28GM)卻是一顆獨特的鏡頭,不僅對 E 接環而言,它同時也是 Sony 旗下第一顆 400mm 的定焦砲,這也象徵 Sony 正式問鼎定焦長砲的開山之作。
在這顆鏡頭發表近一年後,Sony 也接著發表了 FE 200-600mm F5.6-6.3 G、FE 600mm F4 GM 兩顆超望遠長砲,讓 Sony 長焦戰力更加完備。
這篇開箱會以鏡頭的定位與介紹切入,帶出多個面向的實拍,包含:戰機、飛機、棒球、祭典、人像等等,文末也會附上使用建議與總評給大家參考。
Sony FE 400mm F2.8 GM 開箱
Sony FE 400mm F2.8 GM 在 2018 年 8 月上市,定價新台幣 359,980 元,在推出的當下是 Sony E-Mount 當中索價最高的鏡頭,目前則是第二昂貴的鏡頭。
雖然「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實拍」大多都是關於我自己購買鏡頭的詳細心得,不過這顆 400GM 是借來的,在此也十分感謝 Sony Taiwan 願提供開箱與借測的機會。
大約 400mm 以上的定焦砲都不是等閒能夠在路邊或店頭見到的鏡頭,以下我們就用比較詳細的方式來介紹它吧:
▲每一顆 400GM 上面都會有一塊金屬銘牌,上面標示著屬於這顆鏡頭的獨有號碼。
當然,這顆索價 36 萬元的頂規砲鏡必須是要預定之後才能購買,必須由訂單多寡來決定產量(即所謂「受注生產」)。
▲鏡頭前端的紅色金屬拉絲「G」,拿著這顆砲在大太陽下時,這顆 G 會顯得非常注目。
第一次看到這顆鏡頭的實品,我的感覺是:真是漂亮啊 ⋯ 長焦砲總是有種獨特的魅力。
在拿到鏡頭之前,我原本就有預期這會是顆很大塊頭的鏡頭,但實際上它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樣長,反而是口徑比預想的要大上不少:
▲前玉的口徑是 155mm,即使是兩隻手也無法環抱這顆鏡頭。
▲綺麗深邃又巨大的前玉,這真的是一顆很漂亮的鏡頭。
一顆輕量化的 400 砲
在設計上 Sony FE 400mm F2.8 GM 的一大重點是「輕量化」,整顆鏡頭的重量僅只有 2,895g,不到三公斤。
它修改了內部鏡組的位置,並將大部分的鏡片往後移動,從而減少頭重腳輕的可能。
▲相較於以往的定焦砲,400GM 整顆鏡頭的重心大約就落在腳座的位置,因此將鏡頭平放的時候可以很輕易地用腳座立起整顆鏡頭,而不會往前傾倒 — 就像上圖那樣。
這樣的設計是有利於「手持拍攝」的,假設我們用左手托住鏡頭黑色對焦環的位置,那麼機身+鏡頭的重心會是在左手後方,這有效地避免了頭重腳輕,並且也可大幅減低手持拍攝的疲勞感。
▲為了輕量化,遮光罩採用碳纖維材質,前端以橡膠包覆,並有一圈橘紅色飾條供辨識。
甫發表不久的 FE 600mm F4 GM 也有同樣的橘紅飾條。
▲如果從正面拿起 400GM 與機身,第一人稱的視角大概就是這樣。
裝上遮光罩的樣子又更威猛了:
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對焦環似乎分為三段:
實際上是這樣的,上圖由左至右第一段是不可轉動的,僅提供對焦固定鈕功能(可自定義其他功能),第二段是 Power Focus 電動對焦環,第三段表面積最大的才是手動對焦環。
由於 400GM 的對焦環非常寬大,如果是手持拍攝的話大多會誤轉到對焦環,因此若非上腳架拍攝的話,我都會關閉這顆鏡頭的 DMF(全時手動對焦)功能,以避免干擾自動對焦。
定焦大砲大多提供後置式濾鏡的選項,一方面是方變更換,二方面則可減低濾鏡購置費用,400GM 當然也不例外,它的濾鏡口徑是 40.5mm,可從後方以插刀的方式安裝。
鏡頭操作介面
400GM 的操作介面,看起來很複雜,但其實不難理解。
由右至左是這樣的:
- AF/MF 切換:這應該不用說明了吧XD
- FULL TIME DMF:全時手動對焦。
- FUNCTION PRESET/SET:可以設定鏡頭記憶某一個對焦距離,這在拍攝體育和生態時比較有用,例如某一個球門柱、某個壘包、某個動物的巢穴 ⋯⋯ 後方的 SET 鈕則是用來設定對焦距離之用。
- OPTICAL STEADY SHOT:鏡頭光學防手震
- MODE:防手震模式,分為三種。Mode 1 是一般防手震模式、Mode 2 是適用於追焦/搖攝的模式,僅補償垂直上下兩方向的手震、Mode 3 則是適用於不規則運動物體的防震模式。
▲鏡頭側邊有金屬的背帶扣環,以及需要工具才能拆卸的腳架座。
▲腳座提供 3/8″ 與 1/4″ 兩種規格的腳架鎖孔,而機身+鏡頭的重心大約會落在中間的腳架孔上。
腳座的側面也有玄機,這蓋子打開之後可以用來調整腳架座環旋轉的段落感。
是這樣的,腳架座在旋轉 90 度時會感受到一個 Click 的段落感,提醒你現在鏡頭是水平/垂直的狀態,不過若不想要這樣的段落感,也可從這邊關閉 Click。此功能一般我都是預設開啟。
▲定焦砲大多不會給你一個鏡頭蓋,而是會附上一個皮套罩著保護。
遮光罩反裝、罩上原廠皮套後的模樣:
下圖就是我平常攜帶它的配置,如果你有考慮用背包或是行李箱運送它的話,可以把這張照片存下來當作比例尺來參考一下XD。
Sony FE 400mm F2.8 GM 實拍照片
戰鬥機
是的,能測試望遠砲的場合不多,我們這次也特地帶 400GM 到日本岩國(Iwakuni)的美軍基地拍攝一年一度的航空展(友誼日)。
「等等,400mm 用來拍戰鬥機夠遠嗎?」
這真是個很好的問題,其實還是看現場拍攝的條件而定。
我一開始也覺得 400mm 應該會不夠遠,為此還帶了 2.0x 的增距鏡,800mm 若加上 APS-C 模式裁切相當於 1200mm,這樣拿來拍戰機總夠了吧?
確實,以拍戰機來說 800mm 可以撈到更多難得的角度,但我在現場這樣試馬上發現用 800mm 來拍其實不太適合。
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當天正值盛夏酷暑,天氣非常炎熱,沒有遮蔽的地面逼近攝氏四十度,照片受到地面熱氣流的影響,越遠越模糊,如果用太長的焦段打遠方的戰機,即使打到了原圖放大看也經常整片都是糊的,這與鏡頭解析力無關,當天的拍攝環境無論如何都難以克服遠距離熱氣流與空氣品質的影響。
第二點是這活動算是「友誼日」,也就是說這些飛機本來就是飛給民眾看的,會有固定幾次飛的距離較近讓你比較好拍,用 400mm 的焦段也偶爾會有打到爆框的時候。當然這並不是說更長的焦段不適合打戰機,只是在我當下的環境,400mm F2.8 GM 確實是個相當適合的選擇。
另外一點是其實戰機的姿態變化並沒有想像中劇烈,對連拍速度的要求其實不高,當天我帶了 Sony A7R3 以及 A9 兩台機身,兩台我都有用,但最後主力還是用 A7R3 拍攝,原因是因為高畫素有更多裁切的空間。
(以下拍攝戰機的照片大都經過裁切與基本的後製。)
▲400mm f/5 1/2500s ISO200|Sony A7R3
起飛沒多久馬上來個破音速水平衝場。
隸屬美軍第五航空母艦打擊群(CVW-5)第 102 飛行隊「VFA-102」的雙座 F/A-18F,呼號「Diamondback」響尾蛇。
打開捕捉勾,模擬航艦降落。從機腹角度可以看到它的進氣口和氣動佈局與 F/A-18 頗有不同。
F/A-18F 與 F/A-18E 堪稱當天最有誠意的組合,這張次音速水平衝場距離又近、速度又快,非常難抓,幸好它表演時間還算足夠,我拍了兩趟才抓到這個角度。
▲400mm f/5.6 1/2000s ISO200|Sony A7R3
當天戰機的飛行員進行飛行展示後,會在跑道上降落並滑行到觀眾席前致意,這架 F/A-18F 很有誠意地開艙蓋跟大家打招呼。
仔細看,戰機機身上會寫上駕駛員的名字以及綽號。
▲400mm f/5 1/2500s ISO200|Sony A7R3
接下來是隸屬 VMFA-232 的 F/A-18,呼號「Red Devil」紅惡魔,特徵是垂直尾翼以及副油箱上的紅色塗裝。右方的則是 KC-130 加油機示範飛錨式加油,但它們沒有真的加油,只是模擬展示。
▲400mm f/5 1/2000s ISO200|Sony A7R3
加掛副油箱,派龍架上沒有武裝的 F/A-18。
▲400mm f/5 1/2000s ISO200|Sony A7R3
兩架 VMFA-232 中隊的 F/A-18,在遠方集結後分開,這張拍到相當難得的兩機伴飛。
同樣也是打開捕捉勾模擬降落。
F-35B
這次岩國基地友誼日最重要的重頭戲還是 F-35B 戰鬥機,因為在過往 F-35 戰機僅有在地面進行展示,直到去年(2018)才首度進行飛行展示,而今年則是亞太地區二度飛行展出。如果身在台灣想要特別拍 F-35 的話,岩國基地無疑是離我們最近的地方。
F-35 Lightning II 在新聞傳媒上已經見過很多次了,這邊就不再多做介紹,其中「B 型」為可短場起降/垂直起降的機種,也是部署在岩國基地的重要戰力之一。目前在日本部署的 F-35 以陸基的 F-35A 以及可垂直起降的 F-35B 兩型號為主。
▲400mm f/4.5 1/2500s ISO200|Sony A7R3
隸屬 VMFA-121,「Green Knight」中隊的 F-35B,可以看到垂直尾翼上有西洋棋騎士的塗裝。
這應該是 2017 年才從亞利桑那 MCAS Yuma 基地轉移至岩國的數架 F-35B 之一,F-35B 可說是當天整場活動中的嬌客,只要 F-35B 在空中,我前面背著大砲群的攝影人快門就幾乎沒停過。
▲400mm f/4.5 1/2500s ISO200|Sony A7R3
開啟後燃器迴旋。
▲400mm f/4.5 1/2500s ISO200|Sony A7R3
放慢速度開啟彈艙展示。
▲400mm f/4.5 1/2500s ISO200|Sony A7R3
▲400mm f/4.5 1/2500s ISO200|Sony A7R3
接著準備打開升力風扇,要進行懸停展示了。
▲400mm f/4.5 1/2500s ISO200|Sony A7R3
雖然網路上的影片看得很多,但這還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 F-35B 的懸停展示,意外地比想像中穩定許多。
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到畫面明顯比較模糊一些,這是因為較靠近地面、明顯受到熱氣流影響的緣故。
▲400mm f/4.5 1/2500s ISO200|Sony A7R3
這架 F-35B 整整懸停了有二~三分鐘之久,而且還在原地進行了 360 度的水平旋轉展示,上下兩張是轉到正面與側面時拍的照片,可以看到升力風扇蓋與向量噴嘴。
▲400mm f/4.5 1/2500s ISO200|Sony A7R3
▲400mm f/5 1/2000s ISO200|Sony A7R3
C-17A 全球霸王 III,這架運輸機氣勢十分驚人,用 400mm 去打會整個爆框。
我後來查資料才知道,這架 C-17A 是為了友誼日遠從珍珠港 Hickam 基地飛來的。
KC-130 加油機。
▲400mm f/5 1/2000s ISO200|Sony A7R3
從三澤基地趕來支援的 F-16C Block 50 也有不少戲份,可惜的是水平超音速衝場完全沒抓到 ⋯⋯ 第一次體驗到音爆實在是太震撼了。
這張照片是準焦的,但因為距離較遠,受空氣品質與熱對流影響,影像已略見模糊,這也是現場我只用 400mm 而沒用增距鏡拍攝的原因。
▲400mm f/5 1/1600s ISO200|Sony A7R3
同樣是開啟後燃器迴旋。
再來一個爬升。
水平衝場後跟大家告別。
駐沖繩普天間基地、隸屬「VMM-265」海軍陸戰隊空地特遣隊的 MV-22B 魚鷹式。
▲400mm f/4 1/3200s ISO200|Sony A7R3
之前雖然有不少次拍攝飛機的經驗,但這是我第一次一整天全部都在拍戰機。
使用 Sony A7R3 與 Sony A9 搭配 FE 400mm F2.8 GM 來拍攝這類題材對我來說是個嶄新的體驗,這比我原本預想的簡單不少,其一是因為機身提供非常完整的追焦能力,使用 Sony A9 可達到幾乎遍佈全畫面的對焦範圍,即使是使用相位對焦範圍稍小的 Sony A7R3 也足以應付戰機的追焦。
另一點是它的輕量化大幅降低了拍攝難度,我在拍攝時都是先觀察天空,等到戰機飛的較近時再舉起相機拍攝。我並沒有特別斷練手部肌肉,但從早上到下午拍了一整天,我的左手肌肉也沒有因此感到特別酸痛什麼的。
輕量化同時也造成了其他影響,首先是較輕的鏡頭在運鏡追焦時明顯的比較靈敏,這在捕捉水平衝場時是有優勢的,第二點是手持拍攝時的抗風性會稍弱一點,被強風吹拂時因為鏡頭較輕,手持鏡頭會比較容易晃動而稍稍影響到構圖。但相對於輕量化所節省下來的肌耐力,這其實只算是微不足道的副作用。
祭典
「用 400 砲來拍活動/祭典會是個好主意嗎?」
我也不知道,總之拍看看準沒錯!
這次去拍攝的是博多 DONTAKU 節(博多どんたく),這是福岡三大祭之一,擁有很悠久的歷史。
當天拍攝的裝備是這樣,FE 400mm F2.8 GM 搭配單腳架,機身則是 Sony A7R3 加上垂直手把:
(以下拍攝祭典的照片都是機身直出。)
用 400mm 這類超長焦段來拍攝活動,最顯著的特徵就是:
壓縮感
▲400mm f/2.8 1/3200s ISO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我們從後景可以看到這位先生後面有兩個路口,看起來似乎不遠,但其實距離有 100 公尺以上。
這樣的壓縮感,可以將很長的遊行隊伍給壓縮在同一張照片內:
▲400mm f/4 1/2500s ISO2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或是也可用作特寫鏡頭,此時用 AF-C 連續對焦搭配眼控對焦功能可以很準確的捕捉到目標:
▲400mm f/4 1/1600s ISO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4 1/1600s ISO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下面這張是搭配 2.0x 增距鏡拍攝,焦距是 800mm。
看起來好像很近,但其實這隊伍的直線距離大概將近 200 公尺,但即便如此景深還是相當淺,而且畫面也有受到不少地面熱氣流的影響。
▲800mm f/5.6 1/500s ISO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4 1/1600s ISO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4 1/1600s ISO125|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4 1/1600s ISO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由於 400mm 可拍攝的距離非常遠,即使 400GM 外觀非常顯眼,但因為距離太遠的緣故,大多數被拍攝的人都不會知道自己正在被拍,經常要等距離近到像是大頭貼時才會注意到鏡頭:
▲400mm f/2.8 1/1250s ISO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2.8 1/1250s ISO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2.8 1/2000s ISO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2.8 1/1600s ISO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2.8 1/1600s ISO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4 1/1600s ISO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人像
嗯 ⋯⋯ 我想如果不是有什麼特殊的理由,一般人應該不會用到 400mm F2.8 來拍人像吧?
不過基於測試的目的,我還是帶著它去試拍了幾張人像照片,也可作為壓縮感與散景的參考。
(以下拍攝人像的照片都是機身直出。)
▲400mm f/2.8 1/1250s ISO2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雖然說「GM」鏡頭特別強調散景表現,但是每顆 GM 還是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
或許是焦段較長的關係,我總覺得 400GM 的散景十分的「深邃」⋯⋯
▲400mm f/2.8 1/2000s ISO2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因為焦段極長,400mm 用來拍攝人像非常吃重 Model 的身體比例,五官也容易顯得較為平面,這是使用上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
▲400mm f/2.8 1/1250s ISO320|Sony A7R3 機身直出
但以上這些都是小事,最重要的重點是 400mm 的工作距離實在是太太太長了。
這是我在當下的拍照地點用手機拍的圖(焦距 28mm),Model 距離就是這麼遠:
這距離就算大聲用喊的也會聽不清楚,要用手勢來引導 Model 才行。
在這樣的距離下拍全身人像也是會滿框:
▲400mm f/2.8 1/1600s ISO4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人像拍攝的小插曲
這是我用 400GM 所拍一張很普通的人像照片,使用 AF-C 搭配眼控對焦,眼睛銳利準焦當然不在話下。不過,肩膀上好像有個黑點 ⋯⋯
▲400mm f/2.8 1/400s ISO250|Sony A7R3 機身直出
放大看,竟然連蚊子也拍得清清楚楚,這也太神啦!
整體來說,我會認為「400GM 拍攝人像」主要應在於特殊用途上,例如特別需要壓縮感或是凸顯局部背景的創作。
畫質與對焦方面 400GM 都沒什麼問題,用它來拍人像完全不需要擔心這些,該擔心的應該是工作距離太遠、要在什麼場合拍 ⋯⋯ 等等。
競艇
為了蒐集更多的運動題材,我們也拍了兩趟競艇,這是一項日本與韓國獨有的競技運動,同時這也是日本少數合法的賭博項目之一。
(以下拍攝競艇的照片都經過裁切與基本的後製。)
▲400mm f/4 1/2500s ISO320|Sony A7R3
絕大多數去競艇場看競艇的人都是去賭博的,背著 400GM 去競艇場拍照實在是件很顯眼的事情,但以拍攝條件來說,競艇場視野絕佳、選手運動也有高度的可預測性,實在是測試鏡頭的好場地(誤)
▲400mm f/3.5 1/5000s ISO250|Sony A7R3
▲400mm f/4 1/4000s ISO200|Sony A7R3
除了用 1/4000s 來凍結水花之外,也可以試試使用 1/60s 的快門速度來拍出流動感(搖攝、Pan 鏡),只是要先記得調整鏡頭防手震為「Mode 2」:
▲400mm f/18 1/60s ISO80|Sony A7R3
▲400mm f/18 1/60s ISO 80|Sony A7R3
▲400mm f/18 1/60s ISO 80|Sony A7R3
棒球
比起拍鳥和拍戰機,我想「運動攝影」應該就是 400mm F2.8 GM 的主場了,主要原因在於運動攝影往往需要極高的快門速度,若是在晚上或室內的話更會需要大光圈來拍攝,同時因為競技場地經常會拍到雜亂的背景(例如觀眾席等),大光圈所帶來的淺景深效果也有助於將主題拉離背景,讓畫面更加突出。而除了運動之外,400GM 用作舞台/演唱會拍攝也是非常有利的。
這次我使用了 Sony FE 400mm F2.8 GM 搭配 Sony A9 拍攝了兩場棒球比賽,十分感謝統一獅的顏先生提供不少拍攝上的協助。
(以下拍攝棒球的照片大多經過裁切與基本的後製。)
首先我們先來一張很常見的構圖,這是最容易拍的,因為一場比賽你總會看到打者揮棒個幾十次。
▲400mm f/2.8 1/2000s ISO 4000|Sony A9
但是這種就難拍了,因為我們很難確定打者什麼時候會真的打到球,很有可能整場比賽投手狀況都絕佳,打者完全碰不到球也說不定。
因此我們唯有將鏡頭對著打者一直連拍碰運氣,雖說是碰運氣,但好的機身可以提升拍攝成功的機率:
▲400mm f/2.8 1/2500s ISO 4000|Sony A9
用長焦砲在運動場上也經常會拍到運動員將汗水噴灑出來的畫面。
在運動攝影領域,大光圈所帶來的優勢是非常顯著的,如果我們用同樣能拍到 400mm 的另一顆鏡頭 FE 100-400mm F4.5-5.6 相比,雖然它同樣也有 400mm 的視角,但光圈與 400GM 就差了整整 2 級。
以上面這張為例,為了捕捉到球必須使用 1/2500s 以上的快門速度,此時感光度是 ISO 5,000,若使用光圈 F5.6 的鏡頭,那麼感光度則會爆增至 ISO 20,000,兩者的畫質差異就極為明顯。擁有更大的光圈,就代表你有更高的快門速度與更好的高感度畫質。
不僅如此,定焦砲與變焦鏡進光量的差異也會影響到整體畫面的純淨度,即使同樣將光圈設定為 F5.6,FE 400mm F2.8 GM 也可以獲得比 FE 100-400mm F4.5-5.6 GM 更好的影像品質。
▲400mm f/2.8 1/2000s ISO4000|Sony A9
這張捕捉到了球棒與球的暫時形變。
使用 400mm 的定焦砲在拍本壘打席時差不多可以將打者拍滿框(上圖有裁切過),球速 140km/h 的球進本壘時,使用 20fps 連拍大約只有 3 張能準確的捕捉到球。
換言之,就算按著連拍不放,即使打者有打到球,我們還是有可能拍到球出現在不該出現的位置上,例如前一張離打者太遠、後一張球就飛出去了或是進了捕手手套 。不過使用連拍速度可達 20fps 的 Sony A9,依然可以提升我們拍攝的成功率。
另一個也很好拍的就是投手,他們總會在固定的位置、做出類似的動作:
▲400mm f/2.8 1/2000s ISO 4000|Sony A9
不過這個角度太平凡,我們可以試試別的視角:
▲400mm f/2.8 1/2500s ISO 4000|Sony A9
這是我將鏡頭放在地上用翻轉螢幕構圖拍的,唯有這麼低角度才能將大面積的地面也納入構圖中。這張幾乎沒有什麼裁切,投手在投球時大約會前進約兩步的距離,下一張投手就爆框了。
然而,投手投球出去的速度非常快,球離手時快門大約要到 1/3200s 以上才能看清楚球上的縫線。
▲400mm f/2.8 1/3200s ISO 2000|Sony A9
▲400mm f/2.8 1/2500s ISO 4000|Sony A9
同時,400mm 用來捕捉壘間發生的事情也是非常方便的:
▲400mm f/2.8 1/2000s ISO 3200|Sony A9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用陷阱的對焦方式來拍這些動作,例如假設二或三壘有人,輪到的又是強棒,那麼這時候將鏡頭鎖定本壘是有可能會捕捉到關鍵的鏡頭:
專心注意跑者有沒有成功上壘的主審:
▲400mm f/2.8 1/2000s ISO 4000|Sony A9
準備盜壘:
▲400mm f/2.8 1/2000s ISO 4000|Sony A9
牽制:
▲400mm f/2.8 1/2000s ISO 4000|Sony A9
但有更多時候運動員是無法預測的,例如突然的跑壘、盜壘、滑壘、刺殺、接殺、雙殺 ⋯⋯ 球場上有太多很難預料的事情。
我們平常看球賽轉播是經過導播運鏡的上帝視角,若是有打者轟出去也會立即 Zoom in 讓你知道發生什麼事情。
然而在拍照席是也是完全不同的,你是用與選手一樣的高度在看比賽,在正面幾乎 180 度的視角中,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任何突發事件,但 400mm 鏡頭的視角只有 6 度,你必須隨時保持 180 度的視野並知道比賽發生什麼事,以便隨時將視野切換為 6 度來拍攝目標,這並不容易。
▲400mm f/2.8 1/2500s ISO 4000|Sony A9
▲400mm f/2.8 1/2500s ISO 5000|Sony A9
幸好 400GM 搭配 Sony A9 的對焦速度也沒令人失望,只要有追蹤到目標,即使有前後景的干擾依然可以準確連拍:
▲400mm f/2.8 1/4000s ISO 1600|Sony A9
壘間的動作非常講求機身與鏡頭的對焦性能,如果沒有 Sony A9 的 20fps 連拍與 FE 400mm F2.8 GM 的對焦速度,我想要拍到這些照片會更加困難:
▲400mm f/2.8 1/2000s ISO 4000|Sony A9
▲400mm f/2.8 1/2500s ISO 2000|Sony A9
▲400mm f/2.8 1/2500s ISO 4000|Sony A9
400mm 拍外野夠遠嗎?
搭配裁切拍外野還算是足夠的,如果要追求不裁切的畫質可能還是要 600mm F4 這類鏡頭才行,但如此一來就必須犧牲很多內野的視角。
因此權衡下來,我還是覺得對我來說 400mm 是個很適合拍棒球賽的焦段。
▲400mm f/2.8 1/2000s ISO 4000|Sony A9
▲400mm f/2.8 1/2000s ISO 4000|Sony A9
飛機
拍飛機似乎沒有非得用上 400mm F2.8 GM 的理由,例如就焦段來說 100-400mm F4.5-5.6 GM 同樣也可以拍攝,而 70-300mm F4.5-5.6 G 也是一個選項,更甚者用 FE 200-600mm F5.6-6.3 G 則可以拍到更多樣的構圖,相較而言 400GM 這類大光圈定焦砲主要對運動題材的效果比較明顯。
但如果想拍的話,400GM 確實也可以回饋給你非常好的畫質,而且重點是完全可以手持拍攝。
(以下拍攝飛機的照片都是機身直出。)
▲400mm f/5.6 1/125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5.6 1/10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水平校正)
▲400mm f/5.6 1/125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5.6 1/125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4 1/20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5.6 1/16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其他用途
由於這次借用的時間有限,我並沒有特地帶著 400GM 去拍鳥,就定位來說 400mm F2.8 的主要用途還是在於運動、體育方面,以拍鳥的需求來說它固然是一個選項,但與其使用 400GM,有些人會偏好使用更長的焦段或是搭配增距鏡來拍攝,例如剛推出不久的 FE 200-600mm F5.6-6.3 G、FE 600mm F4 GM 就更適合拍攝鳥類,未來可能推出的 500mm F4 GM 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說起這顆鏡頭的其他用途,我能想像得到的應該還有賽車、鐵道、飛羽、生態、荷花 ⋯⋯ 等等,雖非專業,但這些題材也有稍微涉獵了一下,一些心得點到即止。
▲400mm f/2.8 1/2500s ISO 800|Sony A9 機身直出
▲400mm f/2.8 1/1250s ISO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4 1/1000s ISO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以拍鳥來說,這顆鏡頭確實還是稍嫌不夠遠了些,如果搭配 1.4x 增距鏡成為 560mm F4 應該會是個比較好的選擇。不過會考慮這顆鏡頭的使用者在台灣應該還是以拍鳥為大宗,幸好現在我們還有 FE 600mm F4 GM、FE 200-600mm F5.6-6.3 G 這兩顆可選,加上 100-400mm F4.5-5.6 GM 共四顆長砲,已經大幅改善了以往 Sony 缺乏長砲陣的缺憾了。
至於這幾顆長砲該怎麼選呢?看焦段長短、看價格高低。豐儉由人,任君選擇。
▲400mm f/2.8 1/1600s ISO10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400mm f/2.8 1/4000s ISO800|Sony A7R3(裁切)
防手震測試
Sony FE 400mm F2.8 GM 鏡頭內建光學防手震功能,若搭配 Sony A7R3 機身的五軸防手震,理論上應該可以提供不錯的防震效果。於是我用了 Sony A7R3 搭配 400GM,以「純手持」的方式拍攝遠方的 101 大樓,試試防手震效果如何。
實測 FE 400mm F2.8 GM 在快門 1/30s 時約有七~八成以上的成功率(使用的機身是高畫素的 A7R3 而非 A9,這對微震有更高的需求),極限快門大約是 1/13s,此時約有五~六成的成功率。下面這張照片就是使用 1/13s 手持拍攝的:
▲400mm f/2.8 1/13s ISO 8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也就是說,Sony FE 400mm F2.8 GM 的鏡頭防震在 3又2/3 級時有七成以上的成功率,極限約可至 5 級左右,如果是用 24MP 的 A73 或 A9 表現可能會稍好一些。
不過防手震對 400GM 能拍攝的題材來說能發揮的情境並不多,因為動態題材大都需要追求極快的快門速度,用 400 砲又要壓低快門至 1/30s 的情境非常有限。
那麼,這樣的測試有意義嗎?其實還是有的,如果鏡頭沒有防手震,那麼我們拿長砲拍攝時從觀景窗看出去的畫面會晃動得非常厲害,進而影響到構圖與追蹤目標的穩定度。對 400 砲這樣的鏡頭而言,好的防手震效能意味著手持構圖也會有更好穩定度,從而可讓使用者更容易以手持的方式來追擊拍攝目標。
關於 — 測試者的後話
行文至此,Sony FE 400mm F2.8 GM 的測試大致告一段落了,與這顆鏡頭相處了這段時日,我一直有種自己無法完全發揮這顆鏡頭性能的感覺,拍戰鬥機用 A7R3 的對焦速度就已足矣,而拍棒球使用 A9 搭配 20fps 連拍也游刃有餘。更白話的說,就是這些題材對 400GM 還是太簡單了,大多數需要用長焦的題材使用 400GM 來拍都不會有什麼問題,它的對焦非常快速、畫質非常銳利,操作性與穩定性也絕對是 Pro 水準。
400GM 的推出改變了幾件事,在過往我們要拍攝運動題材可能不會優先考慮無反,但現在 Sony 機身搭配 400GM 這類鏡頭,卻擁有過往單眼所不能及的優勢,例如更快的 20fps 連拍、更高的畫素、滿佈全畫面的追焦性能、可隨時監看目標的無黑螢幕連拍(Black-out free)、更寂靜的電子快門。400GM 的出現也象徵了無反系統可作為運動/體育攝影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
我一直在思考還有什麼樣的拍攝題材才可以讓 400GM 這類鏡頭完整展現它的實力,但反過來說我覺得不妨這樣想:這樣的器材所能提供的性能與可靠度已經處於目前可換鏡相機系統的頂點,機器的性能是相當足夠的,主要的拍攝難度在於使用者對題材的掌握度,這看的已經不是器材的性能,而是需要長年以來的拍攝經驗,以及拍攝當下對各種環境資訊的掌握。
「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雖然測過絕大多數的 Sony 鏡頭,但身為一個器材評測者還是必須很謙遜的說,在短時間的試用時間內我確實無法窮盡這顆鏡頭的性能,我只能在有限度的使用經驗中說明,它確實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獨特產品 —— 特別是搭配了 Sony A9、A7R3 這類機身,它可以帶給我們「有史以來最特別」的追焦體驗。
給使用者的一些建議
400GM 的使用者比較特殊,我想會有此需求的人應該主要有兩種,一是職業用家如體育記者等,二是較高階的業餘愛好者。
其實我在寫文的同時,一直不確定這篇文章究竟會影響多少人購買這顆重砲的意願,因為有能力購買一顆 36 萬元鏡頭的攝友通常不太會在意一些很細微的表現,例如散景、邊角畫質、色散 ⋯⋯ 等等。因為在 400mm F2.8 這樣的領域,要先追求拍得到、對焦快速、可靠性、搭配機身後的實用性 ⋯⋯ 這遠比一顆鏡頭的「特色」還要來得重要。在這方面 Sony FE 400mm F2.8 GM 無疑已經做得非常好,說它是 Sony E-Mount 的頂點,這毫無懸念。
可能對職業用家而言,本文所提供的資訊或許有限,然而考量到這篇文章的受眾是廣大的相機使用者,我們還是會顧及一些比較入門、非職業的視角來介紹這顆鏡頭,像是「買這麼貴的鏡頭是要拿來拍什麼?」、「什麼用途能突顯它的特色?」、「它拍的照片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透過這些不一樣的想法而有了這篇開箱文,以及這些比較不同的介紹角度。
單腳架的使用
以下的部分是針對業餘使用者而寫的,它可以解答一些疑惑像是:「沒拿過 400 砲,拿起來究竟如何?」、「如果我第一次使用這顆鏡頭該怎麼做?」或是「第一次使用它該注意什麼?」。
這是我用 Sony FE 400mm F2.8 GM 在日本拍競艇的裝備,只搭了一個單腳架、一個球型雲台,機身是 A7R3 並搭配垂直把手:
對比起龐大的鏡頭,球型雲台看起來很單薄,實際上在出門前我曾考慮用 400GM 搭一顆搖臂雲台、或是換上更粗勇厚重的雲台與單腳架、或是直接把鏡頭腳座鎖在單腳架上還比較穩,但這些方案最後都被否決了,因為我自己試過後發現,這樣大小的雲台就足以支撐 400mm F2.8 GM 搭配 Sony A7R3 與垂直手把的重量了。
這關鍵的原因有幾點:一是 Sony A7 與 E-Mount 系統本來就是追求輕量化的系統,無論是機身、鏡頭都遠比以前 DSLR 要輕巧許多,第二點是 400GM 的重心配置非常剛好,搭配機身後剛好可以落在腳架鎖孔附近,這兩項因素加成後我才發現這組合對於雲台的需求並不如想像中那樣高,雖然照片看起來很單薄,但用在拍動態時已經可以提供相當的支撐性與可靠性了。
這當然不是一個最穩固的解決方案,要顧及職業需求的話,這樣的裝備可說是伴家家酒了。但我還是必須很坦白的說,如此輕量的單腳架與雲台搭配是我以前用 DSLR 所完全沒想過的,它也大幅減低了我的行李負載,讓我有更多空間可以帶上第二台雙機。
背包與攜帶建議
這是我這次出國帶 Sony FE 400mm F2.8 GM 裝備的一部分,十分感激有一位好心的前輩願臨時借我這個背包出任務。
400GM 是一顆很特殊的鏡頭,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或是借來/租來用,那麼首先要對「如何攜帶它」有一定的概念。當然 Sony 有附上原廠硬殼箱,但那枚硬殼箱就只裝得下鏡頭,機身還要拆開來放,真正出遠門時你不會想帶那硬殼箱去拍照的。
一個背包要能裝下 400GM,重點不在於長度,而在於「深度」,Sony FE 400mm F2.8 GM 前玉的口徑是 155mm,考量到凸出的腳座,建議背包至少要有 17~18cm 的深度才夠放得下它。
有些使用者會考慮用專門的大砲攝影包(大砲背包/大砲包)來攜帶,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如果你是專門拍鳥的鳥友,帶 400GM 只為了拍鳥而沒有其他用途,那麼大砲包就非常適合。但這在出國拍攝時並不符合我的需求,因為大砲包通常專門為裝大砲所設計,它的空間就只容納的下一枚大砲+機身,很少有隔間可以容納第二台雙機與其他鏡頭,而上面這款背包足夠裝得下包含 400GM 在內的兩機四鏡,同時還可以再裝兩張折疊板凳、記憶卡、電池、行動電源、飲用水等等,側邊還可以掛一支單腳架。
不過拍完這場我的肩膀真的都快斷了,如果像是航空展這種長途跋涉、需要定點拍攝的戰場,我會覺得攝影拖車/行李箱也是一個很實際的攜帶方案。
開啟了新視界的 400 砲
最後,我們終於來到了這篇文章的尾聲,結論與總評。
以這顆鏡頭的主要用途來說,這是一顆很難找得到缺點的鏡頭,或者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說,這是一顆在同焦段/光圈之下趨近於完美的鏡頭。當然,我們很難在 E-Mount 系統中找到第二顆可以與之比較的對象,但即便放諸標準到所有全幅無反、或是所有全片幅系統中,這依然是一顆十分獨特、出色的鏡頭。
這顆鏡頭在光學上的成就倒是其次,畢竟「400mm F2.8」這樣的鏡頭並不是第一次出現,Canon 所推出的 400mm F2.8 還翻新到了第三代,Nikon 的 400mm F2.8E ED VR 嚴格來說也算是三代鏡,真要說起來,Sony 在「定焦超長砲」的光學歷史中其實還只能算是剛起步而已,在 FE 400mm F2.8 GM 推出之前,長焦砲僅有 A 接環的 SAL 500mm F4 G SSM 可堪重任,若要再溯及更早的鏡頭,也僅有 Minolta 400mm F4.5 HS APO G、600mm F4 APO G、300mm F2.8 G SSM ⋯⋯ 這些屈指可數的選擇而已。
相較於大小長砲陣容豐富的 Canon、Nikon,它們不僅在超長砲領域內有比較齊全的佈局,並且在同焦段內也會有兩種以上的選擇,例如 Canon 在 400mm 就推出了三種高中低階的定焦砲:400mm F2.8、400mm F4、400mm F5.6;Nikon 在 500mm 也有 500mm F4 以及 500mm F5.6 兩種量級不同的選擇。
不可諱言,這些優秀的砲群陣容一直以來都是 Sony 難以企及的優勢,即便 Sony 確實在 400GM 身上實現了極快的對焦速度、銳利的畫質、柔順的 GM 散景 ⋯⋯ 但這些光學上的表現,似乎還是難以盡顯這顆鏡頭的長處。
「那麼,Sony FE 400mm F2.8 GM 又有什麼獨到之處?」
「關鍵在於整個「系統」的表現」
這是第一顆「完全針對全幅無反」所開發的超望遠長砲,它的設計理念確確實實的考量到了未來的需求。例如:針對輕巧的無反機身調整配重並輕量化,降低手持門檻;因應全幅無反的對焦系統給予高速對焦馬達與全畫面的追焦性能;鏡頭防震可搭配機身五軸防震達到更好的協同防震效果;鏡頭解析力完全可因應高畫素機種 ⋯⋯ 這都是以「讓無反更加專業化」為出發點所考量的,凡此種種優勢,在搭配 Sony 機身功能之後也會變得更加明顯。
這次我使用 Sony FE 400mm F2.8 GM 分別搭配 42MP、10fps 連拍的 A7R3 來追焦戰鬥機,並用 24mp、20fps 連拍無黑螢幕的 A9 來拍攝棒球比賽。誠然 400mm F2.8 這樣的鏡頭並非只有 Sony 所獨有,但搭配 A7R3 與 A9 的使用體驗,確實是目前全幅系統中最獨特的一脈。在以前我們實在很難想像得到,使用這類大砲級鏡頭能夠實現全畫面即時的相位對焦,更難以想到可以實現 24MP、20fps 連拍並張張準焦的性能。
當然並非唯有 Sony 才能做到這點,或許將來 Canon、Nikon 可能在它們的全幅無反 RF、Z 接環上推出類似的長砲級鏡頭,或者它們也能夠搭配自家的轉接環提供廣大砲鏡群的支援性。但作為開創無反歷史的第一作,我還是認為不妨對市場上的先行者給予更多鼓勵。
Sony FE 400mm F2.8 GM(SEL400F28GM)優缺點:
- 優點:極快的對焦、輕巧至可手持的重量、優異的畫質、柔順的散景與發色 ⋯⋯ 是個整體表現非常全面的鏡頭
- 缺點:入手門檻較高、因輕量化導致手持抗風性稍弱(但比起輕量化的好處而言,算是微不足道的缺點)
特別感謝
這篇文章所拍攝的許多都是我過往所從來沒有嘗試過的,僅僅憑我一個人的力量是絕難完成的。在此也特別感謝多方的大恩大德:Sony Taiwan 提供鏡頭借測、前輩友人大方出借背包、統一獅顏先生協助棒球拍攝。最後要感謝的是「巷子裡的生活」,這篇文章拍攝的題材她有 90% 參與其中,很幸運我能有個喜愛拍照的戰友,這段時間真的是辛苦她了。
關於 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
透過高質感的產品開箱、深入的器材剖析,以及機身直出的實拍照片,來介紹並探討 Sony E 接環全片幅系統中的每一顆鏡頭,包含定焦、變焦、ZA、G、GM 鏡頭都在其中,副廠鏡頭亦有涉獵。在未來「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將以介紹完 Sony E 環全部的原廠全幅鏡為目標,並持續分享關於 Sony 相機系統的所見所得。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