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要來開箱的就是 Canon 當今的 APS-C 性能旗艦:EOS R7,它結合了 EOS R 系列的設計、EOS M 系列的一部分血統,以及當今全幅性能旗艦 EOS R3 的部分性能,從 EOS R7 身上,你能夠找到過往 Canon APS-C 旗艦機種 7D、7D Mark II 身上的定位,也能找到諸如 90D 系列的親民特質,接下來我們會透過大量的實地拍攝,來實測 EOS R7 的性能以及特點。
Canon EOS R7 機身設計
首先我們當然還是要從機身設計開始講起,EOS R7 其實第一手拿起來的感覺,很像是小一號的 R6,雖然它是一台 APS-C 相機,但在握感方面,你可放心,Canon 的人體工學一直是第一梯隊的水準,握把深度很足夠,正常握持的時候,小指是不會懸空的。
操作鈕配置的部分,原本在左肩的開關鈕移到了右肩,跟 R5 R6 比起來,你可以更快地用單手來拿起相機、開機、拍照,而且這個開關也整合了錄影模式切換,這讓人想到了 EOS R5 C 的配置,但不同的是 R5 C 的關機是做在中間,你要從拍照切換到錄影必須重開機,大概會需要六秒的時間,但 R7 你可以拍攝到一半直接切成錄影模式,只要你記憶卡寫入完成就可以直接開錄,可以實現更無縫的切換體驗。
⬆Canon EOS R5 C 的開關機設計,注意關機選項是設定在中央,要從照片轉換為錄影模式必須重新開機。
⬆Canon EOS R7 能夠從 ON 拍照模式直接切換為錄影模式,而不需要重新開機。
快速控制盤
外觀上最突出的應該還是機背的這具「快速控制盤」了,我想熟悉 Canon 的朋友一定會覺得很眼熟,它可以說是脫胎自 Canon 原本的「速控轉盤」,並且也取代了原本的後滾輪配置。
我一開始覺得可能需要時間習慣一下,但其實這個快速控制盤滿好上手的,這樣的設計有什麼優點呢?跟傳統後滾輪比起來的優勢是,在搖桿和滾輪之間切換操作的時候,可以做到更快速的切換,你的拇指不用移動太多距離去影響你的握姿。
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就是我希望它的搖桿能夠更突出一點,現在這個深度我會覺得稍稍有一點滑手,但整體來說,這個設計我覺得還是很不錯的。
此外,它也採用了與 EOS R3、R5C 同級的多功能熱靴,螢幕是側翻式、雙 SD 卡槽都支援了 UHS-II 規格,機頂有模式轉盤、獨立錄影鍵,在接環右下方還有「對焦模式開關」,可以讓沒有 AF/MF Switch 的 RF-S 鏡頭也能夠快速切換,這個按鈕也是景深預覽鍵,當然你也可以把它自定成別的功能。
⬆雙 SD 卡槽,均支援 UHS-II 規格
30fps 超高速連拍
R7 可以說是一台講求「性能」的相機,首先最值得一提的,當然是它的連拍性能了。在使用電子快門、「高速連續拍攝+」的設定下,你可以實現每秒 30 張的高速連拍,這已經是跟 EOS R3 同級的規格,如果是在機械快門的設定下,也能夠有 15fps 的連拍速度。當你的連拍性能提高到這種程度的時候,能拍攝的題材就變得相當廣泛了。
首先展示一下,利用 30fps 高速連拍能夠拍攝到的畫面:
必需要注意的是,這些 Gif 檔是實際速度放慢三倍來播放的,實際上由於 Canon EOS R7 連拍速度高達 30fps,因此每張間隔速度是 1/30=0.033 秒,而這串 Gif 檔播放速度則是每張 0.1 秒。以上四個 Gif 檔案分別只有 14-20 張左右,換言之,這在現實世界中的動作其實不到一秒就完成了。
這麼高的連拍速度,在拍攝飛羽這類生態題材時,能夠大幅提升拍攝成功率,如果連拍速度不夠快的話,可能會錯失鳥類張力最好的幾個動作,例如翅膀全開的時刻,而 30fps 的連拍速度,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捕捉到這些畫面,提升拍攝的成功率。
預先拍攝功能
R7 新增了一個很有趣的功能,叫做「預先拍攝」,它可以記錄下你全按下快門前 0.5 秒的照片,也就是最多能夠回朔 15 張的照片,使用這項功能必須進選單,在「RAW 連拍模式」設定啟用,然後再開啟預先拍攝,這樣就可以了。
這項功能對需要在定點等待的拍攝題材,非常有用,比方說生態或是運動題材,在拍攝完成後,它會將一連串的連拍照片封裝成一整個 Raw 檔(.CR3),如果你在相機裡面檢視的話,可以看到它會用這個橫 Bar 來表示你按下快門前後的照片,你可以選定想要的幾張,輸出成 Jpeg 檔。
⬆拍攝完成後會顯示為一整個 Raw 檔,可以在機身選單內播放看逐張檔案。
⬆注意下方的橫 Bar,顯示的是連拍進度條,當前是全按下快門的照片,往左方白色線條則是回朔 0.5 秒的照片,共 15 張。
⬆如果想要特定幾張照片,選定想要的這張按輸出:
⬆能夠存成 jpeg、RAW 以及 HEIF 格式。
使用「預先拍攝」必須要注意的是,這項功能在半按快門的時候才會啟動,如果你沒有預先含住快門,而是看到目標才直接拍攝的話,它就不會回朔紀錄前 0.5 秒的照片。其次是,因為開啟這項功能必須用上相機大部分的運算能力,所以預覽畫面的畫質與對焦性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我會覺得它會比較適合拿來用在定點拍攝的用途上。在應對無法預期的瞬間,尤其是生態拍攝等等,會比較適合。
其實這並不是 Canon 第一次搭載這項功能,我記得在 2019 年的 PowerShot G5X Mark II 就曾經推出過「預先拍攝」,但以 R 系列的無反機身來說卻是頭一遭。這項功能與 R7 本身的定位十分符合,因為它需要高速的連拍與機身運算能力,也因為可換鏡系統的緣故,讓預先拍攝這項功能比起在 PowerShot 機身上有更大的運用彈性。
平民生態神器 — 搭配 800mm F11 IS STM
這些畫面,我主要都是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來完成,獲得的成品比我預期的還要好,很多人可能覺得這顆光圈只有 f/11,能拍的東西很有限,但反過來說,你只要花新台幣三萬元有找的價格,你就能夠將焦距擴展到 800mm,搭配 EOS R7 的等效焦距更是達到了 1280mm,可以說是超級遠。
⬆Canon RF 800mm F11 IS STM,雖然光圈僅只 f/11,但經濟便宜,搭配 EOS R7 等效焦距可達到 1280mm。
(補充:R7 也支援最小光圈 f/22 對焦,理論上使用 800mm F11 搭配兩倍鏡時也能夠實現機身自動對焦,雖然應該很少人會這麼做。)
很多人可能沒有體驗過這麼長的焦距,我用這個片段來說明一下:
這張鳥的照片看起來好像沒很遠對吧?
但其實我是在這麼遠的地方拍攝的:
這個距離看過去,鳥就是一個會動的點而已,超級小。
在這個焦距下,因為視角非常窄,所以我通常還會帶一個雙筒望遠鏡來輔助找目標,不過它的對焦性能搭配 R7,幫助我完成了很多任務,甚至我可以一機一鏡一腳架,全裝在一個背包裡出去拍照,就能夠獲得這些照片,我覺得這是 800mm F11 最難得的一點。
當然你說光圈只有 f/11 的限制很多,這當然也不能否認,我使用這顆鏡頭通常都是 ISO 1600 在拍,有時候陰天樹陰下 ISO 3200、ISO 6400 的狀況也是有,但 R7 的高 ISO 處理的算是還不錯,我這邊放幾張範例給你參考一下,有些是在陰天,有些是在樹陰下,在這種條件下,你可能還是要放棄所謂的「飛行版」,因為快門速度會不太夠,但是在晴朗的天氣下,即使是 f/11 也能夠有不錯的表現。
ISO 1600:
⬆800mm f/11 1/4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ISO 3200:
⬆800mm f/11 1/125s ISO 32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AI 對焦模式 — 動物眼/鳥眼
與 R7 連拍速度相輔相成的,是它承襲自 EOS R3 的對焦系統與 AI 辨識能力,對焦區域是全畫面 100% 的覆蓋率,如果你需要用進階主體偵測對焦的話,也有全畫面 90%(水平 90% 垂直 100%)一共 651 區的自動對焦區域,然後還有 8 種不同的對焦點區域可以選擇。
⬆主體偵測對焦模式下,也有 90% 共 651 區的自動對焦。
⬆與 Canon EOS R3 同級的智慧主體偵測對焦。
R7 的對焦,無論是對焦速度還是 AI 辨識能力,應該都是我摸過的 APS-C 機種當中最強悍的,我們接下來就分別看看動物眼、鳥眼以及車輛對焦的表現。
在動物眼的設定下,你可以看到它的主體辨識能力是相當明確的,即使是目標突然離開再回來的狀況,也可以很迅速地重新抓到。
鳥眼的部分也有很好的辨識能力:
除了這種整個鳥身輪廓很清楚的畫面之外,像這種身體被枝葉遮蔽,沒有完整輪廓的狀況下,也能夠偵測:
對焦 — 車輛模式
接著我們講追焦,就跟 EOS R3 一樣,R7 也有支援車輛對焦,在開啟車輛對焦之後,會將目標物標示成一個方框,也能夠很明確的偵測到被攝物。其實在拍這種目標比較明確移動的題材來說,你沒有開啟 AI 主體辨識也是能夠拍攝的,其實也可以抓得滿準的。
實地拍攝追焦照片:
⬆200mm f/13 1/160s ISO 1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70-200mm F4L IS USM
⬆179mm f/13 1/100s ISO 1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70-200mm F4L IS USM
我們前面提到 R7 有最高 30fps 的電子快門連拍,那這種狀況下,還會需要 15fps 機械快門連拍嗎?當然還是會的,最主要還是因為果凍效應,如果你是大範圍的 Pan 鏡,像是追焦、搖攝這種,還是建議你使用機械快門或是電子前簾來連拍,否則背景會有比較大程度的變形,這點 Canon 在選單裡面也有很誠實地提醒你了:「拍攝快速移動的主體時,影像可能會變形」。
其實,如果不是拍攝像是鳥類、生態這麼需要對每一幀斤斤計較的題材,其實 15fps 的機械快門連拍就已經很夠用了,別忘了 15fps 已經是 EOS R 系統中最快的機械連拍速度了,比它更快機種要到 EOS 1Dx Mark III 的 16fps,你就可以知道 EOS R7 的連拍性能,完全可以說是 Canon 無反系統中的最高水準。
自動水平校正
R7 還有一項小功能,我覺得滿有趣的,那就是「自動水平校正」,要開啟這項功能,你必須關閉電子前簾快門與連拍。
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感光元件的位移功能,正確來說是五軸防震中的橫滾軸(Roll),來補償你手持的位移。
當你傾斜相機的時候,它會用滿 Smooth 的速度去補償你的傾斜角度,這補償做起來還滿自然的,當然它有個極限存在,我沒有很精確的測量,大概是 15 度以內都可以補償。那什麼狀況會需要這項功能呢?一般拍攝風景的使用者當然都是上腳架,但如果你是身處在一個不平的地面、或是會晃動的環境下,比方說在船上,這時候這個水平校正功能就有很大的優勢了。
搭配新鏡頭-RF-S 18-150mm
隨著 EOS R7 與 R10 的推出,Canon 也一併推出了兩款 RF-S 鏡頭,分別是 RF-S 18-45mm F4.5-6.3 IS STM 以及 RF-S 18-150mm F3.5-6.3 IS STM,我搭配測試的是 18-150mm 這顆:
其實作為一顆 Kit 鏡,它的性能算是比我預期的要好,我拍車輛的追焦照大多數都是用這顆鏡頭拍攝,對焦性能搭配 R7 意外的強,而且也具備了 IS 光學防手震,搭配機身的五軸防震,這在低光源拍照,或是需要手動 Pan 鏡錄影的時候都很方便。
⬆18-150mm 是很泛用的焦段,相當於等效 29-240mm。
只是這個焦段跟光圈的配置畢竟還是不太漂亮,廣角 18mm 等效焦距接近 29mm(實際 28.8mm),如果你是要手持 Vlog 自拍的話,可以想見是不夠廣的,望遠端 f/6.3 的光圈也有一點小。
⬆手持 Vlog 或是上穩定的情境下,會需要更廣的 APS-C 鏡頭。
整體來說,我對這顆鏡頭的性能與價格是滿意的,但我還是會希望 Canon 未來能推出更適合 APS-C 的 RF-S 鏡頭,像是等效 20-50mm 這種鏡頭,以及大光圈的定焦鏡,這個在 EF-M 身上已經有幾顆,比方說 22mm F2、32mm F1.4,我想如果要移植過來,再針對 R 系列的機身做一些性能最佳化,應該不會太難才是。
⬆本次測試我們一共搭配四顆鏡頭,其中三顆為全幅鏡。
動態錄影
我們前面講完了拍照功能,接著就要來切換到我很喜歡 R7 的部分,那就是錄影的環節。R7 在 Canon 官方的形象打造上是用「猛禽」Raptor 的意象,其實我們原本是想拍猛禽的,但七月實在不是猛禽的季節,這個季節沒有魚鷹,那東北角的遊隼五六月就已經離巢了,實在是很可惜。不過,六七月也是很多鳥類的繁衍季節,你能夠拍攝到豐富的鳥類生態,以及各各式各樣的育雛畫面。
⬆800mm f/11 1/640s ISO 4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250s ISO 32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25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錄影規格
EOS R7 提供了多種錄影規格,總結來說可以概分為三項,分別是:7K 超取樣的 4K 30p、跳取的 4K 60p,以及點對點裁切的 4K 60p。
首先講超取樣,它是用整個感光元件的完整寬度的 6960×3915 畫素來取樣,輸出成 4K UHD,在這個模式下畫質會是最好的;其次是跳取的 4K 60p,這是沒有經過裁切,也沒有經過超取樣的錄製模式,跟 EOS R5 的 4K 60p 是同樣的邏輯;至於裁切的點對點 4K 60p,就是只取感光元件中央 3840X2160 像素來錄製,這時候的裁切倍率是 1.8 倍。
這個配置我個人覺得恰如其分,它清楚的交代了那些模式是超取樣,哪些模式是裁切,像 4K 超取就是寫明 4K Fine,你一看就知道這會是畫質最好的模式,那點對點裁切就寫明 4K Crop,不會說像是有些機種你切到 4K 錄影選單才發現,誒?怎麼預覽畫面變窄了,這個部分我覺得 Canon 做的很誠實。
7K 超取樣
這幾種模式的錄影流量跟碼率,我整理了一下表格給你參考:
你如果仔細看,會發現一個很妙的地方,同樣都是 4K 30p,但超取樣的流量跟沒有超取樣是一樣的:
白話一點來說,就是 7K 超取過後的 4K 30p,檔案大小竟然沒有變得更大,而是跟沒有超取的 4K 30p 一樣,而且非常省流,如果你選擇 IPB 輕量來錄製,流量只有 60Mbps,這是非常輕量、很好操作跟剪輯的大小,而且,錄製的畫質相當銳利,在光線好的狀況下,這畫質比起 EOS R3 的 6K 超取 4K,可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即使是在 4K 60p,或是裁切點對點的 4K 60p,畫質其實也不會有太大的落差,裁切的 4K 60p,畫質也是比我預想的要好。
那這三種模式該怎麼運用呢?如果你沒有升格需求,7K 超取的 4K 30p 會是我最推薦的模式,畫質相當好,即使你用 IPB 輕量也沒有太大的差異,流量也非常省。4K 60p 是適合運用在需要升格的題材,比方我前面的一些鳥類拍攝就用了跳取的 4K 60p。至於裁切的 4K 60p,我想主要適用在焦距不夠的場合,例如運動或是生態特寫,除了升格的 60p,畫質也不至於下降太多。
關於錄影的輔助說明
不過,要特別說明的是,因為拍照跟錄影選單是分開的,在錄影模式下你才會有完整的錄影選單可以調整,在拍照模式下當然也是可以錄影,但它沒有 7K 超取樣的「4K Fine」,也沒有 IPB 輕量可以選擇,這會是你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此外,它也支援 Canon Log 3。
⬆拍照模式下的錄影選單,沒有 4K Fine 與 IPB 輕量選項。
整體來說,我會覺得 R7 的錄影規格給得十分有誠意,這樣的畫質跟對焦速度,我想應該是 APS-C 機種中近乎沒有敵手的存在。如果說有什麼稍稍不足的地方,就是這次 Canon 沒有在 R7 身上支援 DCI 4K,都是 4K UHD(3840×2160),但這可能也不太能說是一件壞事,因為像是 R5、R6,它們的 4K UHD 是由 DCI 4K 切掉兩邊得來,所以錄製 4K UHD 的時候,會有很微小的 1.06 倍裁切,但 R7 就沒有這樣的狀況,你從拍照切換到錄影模式,整個視野寬度是完全沒有改變的。至於沒有 DCI 4K,雖然說是有點可惜,但這也不能算是缺點,很多比它貴的機種也不見得有 DCI 4K,我會覺得這樣的配置,應該也是基於產品定位上的考量所致。
續航力夠嗎?
我想應該有一部分的使用者是從 DSLR 所跨過來的,這些朋友在購入無反新機時常有的顧慮就是:續航力夠嗎?其實 Canon EOS R 系列新機種能耗管理都做得相當不錯,尤其對於像是 EOS R7 這樣主要使用電子快門拍攝的機種來說,連拍時其實相當省電。以下分享我的兩個使用範例:
這是我使用 LP-E6N 電池(EOS R7 可使用最新款的 LP-E6NH 電池),主要以電子快門連拍,輔以部分錄影,大約是拍照:錄影= 8:1 的程度,續航力表現可說是相當不錯。
這範例也是使用 LP-E6N,使用電子快門、機械快門都有,有比較多的錄影環節,拍照:錄影大約是 6:4,由於錄影時間較長,可拍攝張數較上一個範例來的少一些,但即便如此,近兩千張的續航力仍然相當足夠。
R7 繼承了「7」的定位
終於來到我們的總結了,Canon EOS R7 是一台什麼樣的相機呢?我想很多 Canon 使用者應該都用過 Canon 7D 以及 7D II 這兩台在相機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相機,R7 它也繼承了「7」這個 APS-C 性能機皇的地位,在速度與對焦方面,算是也很完整的端出了還滿漂亮的成績單。然而,與 7D 系列不同的是,R7 的錄影性能是算是給到高標,7K 超取的 4K、跳取與裁切的 4K 60p 都恰如其分,基本上沒有什麼好挑剔的,錄影結合 AI 智慧辨識的對焦也非常好用。
⬆Canon EOS R7 也具備關機後關閉快門簾的防塵功能。
相當是一台小 R3
從拍照上來看,EOS R7 的性能幾乎可以說是與 EOS R3 看齊,說它是一台 APS-C 版本的 R3 其實也不為過,如果不論片幅,要說它跟 R3 還有什麼差距,我想應該就是只差一顆堆疊式感光元件了,R7 在連拍的時候雖然沒有黑屏,但沒有支援像是 R3 完全不受連拍影響的即時顯示;另一方面,R7 的電子快門也有一定程度的果凍效應。但,這些差異都是與旗艦機種比較得來的,反過來說,R7 有 R3 沒有的 30 張連拍、預先拍攝功能,從這點上來看,R7 其實還是性能上相當強悍的機種。
其實我個人很高興的一點是,各大廠已經滿久沒有在 APS-C 機種上放上強悍的規格,如果說有什麼能夠改進的地方,我還是會期待 Canon 推出更多 RF-S 鏡頭來搭配,像是一顆 F2.8 標準變焦鏡,以及適合 Vlog 使用的超廣角變焦鏡,對 EOS R7 使用者來說都會是很立即的需求,因為其他焦段你還是可以用全幅的 RF 鏡頭,但這兩種鏡頭是很難取代的,那如果能有搭配這類鏡頭的套裝組合那就更好了。
R7 的推出,算是給了 APS-C 機種帶來了一個新的氣象,無論從錄影還是拍照來看,EOS R7 的規格跟性能都是近幾年少見的誠意之作,它已經非常接近我們理想中的性能 APS-C 旗艦的樣貌,只再差完整的 RF-S 鏡頭群這一塊拼圖就完美了。站在更廣一點的角度來看,我個人也是很樂見 R7 的問世,希望它能夠促使其他廠商推出更好的 APS-C 機型,在這點上,EOS R7 應該可以說是肩負了 Canon 在 2022 下半年目標的領頭角色,我個人也會很期待 RF-S 鏡頭、APS-C 機型,以及整個相機市場的變化。
對攝影愛好者來說,APS-C 仍然是很有戰略地位的機型,它比全幅機種要來的經濟與輕便,1.6 倍的等效焦長也很適合用來拍攝生態,如果加上了錄影的考量,它又可以是 Vlog 的熱門選擇。這樣多功能、多用途,性能上看旗艦機,輕便到你隨時都可以帶出門的機種,就是 EOS R7。
Canon EOS R7 實拍照片:
⬆200mm f/8 1/6400s ISO 1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70-200mm F4L IS USM
⬆800mm f/11 1/5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5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4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160s ISO 2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10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640s ISO 8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4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4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10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125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64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25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25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25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500s ISO 4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1600s ISO 8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640s ISO 4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5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1000s ISO 4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mm f/11 1/125s ISO 1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70-200mm F4L IS USM
⬆200mm f/11 1/125s ISO 125|Canon EOS R7 搭配 RF 70-200mm F4L IS USM
⬆80mm f/11 1/125s ISO 1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70-200mm F4L IS USM
⬆200mm f/11 1/125s ISO 125|Canon EOS R7 搭配 RF 70-200mm F4L IS USM
⬆171mm f/11 1/125s ISO 125|Canon EOS R7 搭配 RF 70-200mm F4L IS USM
⬆76mm f/7.1 1/500s ISO 4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18-150mm F3.5-6.3 IS STM
⬆70mm f/7.1 1/200s ISO 4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18-150mm F3.5-6.3 IS STM
⬆100mm f/6.3 1/400s ISO 4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18-150mm F3.5-6.3 IS STM
⬆47mm f/5.6 1/100s ISO 4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18-150mm F3.5-6.3 IS STM
⬆150mm f/6.3 1/640s ISO 1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18-150mm F3.5-6.3 IS STM
⬆150mm f/6.3 1/250s ISO 1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18-150mm F3.5-6.3 IS STM
⬆18mm f/3.5 1/3200s ISO 1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18-150mm F3.5-6.3 IS STM
⬆47mm f/6.3 1/640s ISO 1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18-150mm F3.5-6.3 IS STM
⬆150mm f/6.3 1/32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18-150mm F3.5-6.3 IS STM
⬆800mm f/11 1/25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5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125s ISO 32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4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2500s ISO 16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800mm f/11 1/800s ISO 4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800mm F11 IS STM
⬆24mm f/4 1/1600s ISO 1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18-150mm F3.5-6.3 IS STM
⬆47mm f/6.3 1/640s ISO 1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18-150mm F3.5-6.3 IS STM
⬆50mm f/1.4 1/200s ISO 8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50mm F1.2L USM
⬆70mm f/4 1/160s ISO 4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70-200mm F4L IS USM
⬆84mm f/4 1/250s ISO 8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70-200mm F4L IS USM
⬆70mm f/4 1/160s ISO 400|Canon EOS R7 搭配 RF 70-200mm F4L IS USM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