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史上的今天】2月7日:太空漫步

在人類征服太空的歷史中,這張最知名、最具標誌性意義的照片被時代雜誌選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 100 張照片」,在美國論壇 reddit 上也被評價為「史上最偉大的照片」。不過,它是怎麼被拍出來的呢?

35 年前的今天,人類完成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美國太空人 Bruce McCandless II 在一趟編號為「STS-41B」的任務中,完成了長達 5 小時 55 分鐘的太空漫步,並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不受繫繩束縛、真正意義上的太空人。拍下這張照片的當下,他與太空站的距離長達 97.5 公尺之遙(320 英尺)。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人類早已在 1969 年實現登陸月球的目標,也已在 1965 年執行第一次艙外活動,那為何直到登陸月球的 15 年後才實現了太空漫步?

其實我們一般所稱的艙外活動(Extravehicular Activity,EVA)是指在有機械手臂輔助、有繫繩的狀態下進行,這條仿若臍帶的繫繩除了固定功能外,也負責輸送太空人必要的維生物質,例如氧氣、通訊設備等。1965 年人類首次的太空艙外活動,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

▲一般的艙外活動(Extravehicular Activity)多是在有太空站機械手臂輔助的狀況下進行。

但這裡所稱的太空漫步(Spacewalk)是指太空人在完全無繫繩的狀態下所從事的艙外任務,這代表太空人必須要有長時間維持生命的裝置、自主移動的設備(載人機動裝置:Manned Maneuvering Unit,MMU),同時還面臨更多來自外太空的風險,例如高速移動的太空垃圾、隕石墜落等。而隨著每一次的艙外任務,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會越來越多,艙外活動的風險也會越來越高。

休士頓,我們需要一台最耐操的相機!

要打造出一台可以用在太空拍照的相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應付太空人的工作環境之外,最主要的困難點在於太空中的溫度變化相對劇烈,即使是在條件相對穩定的太空站,每 90 分鐘就會繞行地球自轉一圈,換句話說,只要每 45 分鐘就會經歷一次日出與日落。在沒有大氣層的保護下,被太陽照射時溫度會很輕易地超過 120°C,同時在陰影中又會降低到零下 65°C,因此太空人所使用的相機若沒有一定的耐候性,是很難完成這趟任務的。

▲由於耐操堅固的特性,哈蘇相機在一開始就被美國太空總署選為執行任務的照相機。

在登月任務和太空任務期間,NASA 所選擇的合作對象是當時以耐操著名的「哈蘇」(Hasselblad),採用的是 70mm 中片幅規格底片。雖然美國太空總署 NASA 沒有很明確的記載,但用於任務「STS-41B」的相機應該是 Hasselblad 500EL,被記錄的焦段是 100mm,雖然也沒有詳細鏡頭的型號,但推測應該是 1968 年發表的銘鏡 Carl Zeiss Planar 100mm F3.5,使用的底片則是 220 規格的 Kodak Ektachrome 64。

▲NASA 在前期的登月任務中使用的相機主要是 Hasselblad 500EL。

▲在中後期的太空任務中,NASA 使用的則是 Hasselblad 203FE。

找回那百中選一的原始檔案

這張經典的「太空漫步」照片並非僅只有一張,實際上它是取自任務過程中拍攝的一連串照片。為了找到這張照片的原始檔,我在 NASA 官方網站找到了「STS-41B」任務中所拍下的全部照片,每一張照片都有專屬的編號,而這項任務的照片號(NASA Photo ID)則為 STS41B-35-1584 至 STS41B-35-1702。

從末四碼流水號來看一共有 119 張照片,在這些照片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太空人在執行任務時嘗試拍攝的各種構圖,其中不乏全黑與過曝的照片,還有一些照片不知道是在拍三小的失敗照XD

▲太空人在「STS-41B」任務中所拍下的照片集。這是 NASA 所公布的原檔,我們在傳媒上看到的照片通常有經過一定程度的後製與加強。

▲同一批照片中因為太陽耀光而拍攝失敗的例子。或許是因為這張看不太出來是在拍什麼, 因此 NASA 並沒有提供高解析度原檔,而僅有 640×480 尺寸的小圖。

其中最經典的「太空漫遊」在美國太空總署中的照片編號(NASA Photo ID)是「STS41B-35-1604」,我原以為這張有經過一些後製與裁切,但實際上它與原圖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僅加強了一些對比而已,構圖也幾乎沒有改變。實際上如果我們一張一張去看那整批的 119 張照片,即便有些照片構圖十分接近,但「STS41B-35-1604」仍然是其中最亮眼、構圖最平衡的一張。

▲後製前(左)與後製後(右)的「STS41B-35-1604」,僅加強了對比,並沒有改變照片構圖。

35 年前的高解析度:70mm 底片

保存 1984 年的老照片說來並不稀奇,但 NASA 了不起的地方是竟然還在官方網站提供了 5700×5900 的大圖檔案供免費下載,這相當於 3,363 萬畫素的高解析掃描圖檔,許多照片放大後仍然有很好的細節,可見”底大一級壓死人”在外太空仍然適用XD。

▲在太空漫步任務中所拍攝的另一張知名照片(NASA 照片編號:STS41B-35-1615)

當然以現代的科技來看,要拍出 3,363 萬畫素的照片絕非難事,但在 1984 年,哈蘇相機、蔡司鏡頭與 220 底片確實是拍出太空中高解析照片的最佳選項之一。另一方面,70mm 底片除了可用在中片幅相機上(例如國民中判 Pentax 67),在現代也可用來拍攝 IMAX 電影,知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就是 70mm 膠片的擁護者之一。

(編按:NASA 在 Hasselblad 500EL 機身上使用的 220 底片實際顯像尺寸是 55x55mm,即 6×6,這雖然是 120 中片幅的一種規格,不過與電影規格的 70mm 膠片仍有不同,像是以同為寬 70mm 的 Todd-AO 規格為例,因為須具備額外的 5mm 來容納音軌,因此實際使用的膠片尺寸是 65mm,其顯像尺寸則只有 48.5×22.1mm,算得上是比中片幅的 120 要小上不少。而這裡指的 70mm-Format 指的僅只是同為 70mm 寬的底片。)

除了上述這些知名照片,在「STS-41B」任務中,太空人也分別使用了 100mm 和 250mm 焦段的鏡頭(後者推測應該是 Carl Zeiss Sonnar 250mm F5.6 )來拍攝地貌。從更早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從太空中所拍攝的地球局部照片,範圍分別包含衣索比亞、巴拉圭、巴西、巴哈馬、玻利維亞、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等地(照片編號 STS41B-35-1585~STS41B-35-1594,共 9 張)。

後話:關於拍攝與被攝者

照片中的太空人 Bruce McCandless II(下圖合照的後排右,身著太空衣)同時也是位美國海軍上校,他已於 2017 年 12 月 22 日在美國加州的家中去世,享年 80 歲,拍下這張照片的則是駕駛員 Robert L. Gibson(前排右,藍色衣服),現年 73 歲仍然在世。而在「STS-41B」任務中,執行太空漫步的太空人還有 Robert L. Stewart(後排左,著太空衣),不過其名聲就沒有 Bruce McCandless II 來的那樣響亮了。

▲執行「STS41B」任務的太空人。照片中的太空人是後排右邊的 Bruce McCandless II,拍攝者則是前排右邊的 Robert L. Gibson。

▲挑戰者號太空梭,位於甘迺迪太空中心。

即便艙外活動任務風險極高,但截至目前為止,美國仍未有太空人因此受到災難性的意外或死亡。不過在「太空漫步」拍攝後 2 年,搭乘同一艘太空梭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挑戰者號太空梭(Space Shuttle Challenger )在 1986 年 1 月 28 日的升空過程中解體,機上 7 名機組人員全數罹難,這件意外從而使得美國太空梭計劃被冷凍長達 32 月之久。

▲在 1986 年 1 月 28 日解體失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機上 7 名太空人無一生還。

關於人類「太空中的攝影史」其實還有許多值得一書之處,本文 Hasselblad 500EL 的故事也僅僅是佔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在將來【攝影史上的今天】還會再持續提到各種被帶上太空的攝影器材,按讚並追蹤我們的粉絲團來獲得最新消息吧!

關於「攝影史上的今天

透過攝影歷史上最有意義的照片視角,帶大眾走入照片中的情境與攝影師背後的故事。這是一個描寫影像力量的專欄,在未來「攝影史上的今天」會以一個月 4 則的頻率,持續分享一週年的攝影故事。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