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掌中的秋色 Sony RX100m7 日光與富士之旅

說到 Sony 的隨身相機 RX100 系列,這大概是目前我們能見到少數熱度持續迄今、歷代機種最多的隨身卡片機系列(廣義來說 Ricoh GR 前後也推了七代數位機種),RX100 系列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有很多因素,這點我們容後再談,但最特殊的是 Sony 因應不同時代不斷在調整 RX100 系列的定位。

在 RX100 系列文章中,我們先後推出了 RX100 全系列整理文(Sony RX100m7、6、5、4、3 差別在哪?寫給選擇困難症的 RX100 系列選購攻略)、RX100m5A 女性向的使用心得(餐桌與日常的命定隨身機,Sony RX100 V 旅遊生活紀錄分享),以及 RX100m6 的實拍表現(Sony RX100 VI 能用來拍些什麼?全能隨身機的 10 種應用)。這次則終於輪到 RX100 系列最新也最旗艦的機種「RX100 VII」,或也常被寫作 RX100m7。

RX100 系列在每一代都做了不少改進,相較於上一代的 RX100m6,最新款的 RX100m7 在延續一吋感光元件以及等效 24-200mm F2.8-4.5 蔡司鏡頭的同時,也加強了整體的對焦性能以及 Vlog 的實用性,使得 RX100m7 不僅僅只是隨身機中的佼佼者,同時也是適用於各種拍攝題材的動態健將、追焦鋼炮機種,在 Vlog 方面提供的應用層面也與時代趨勢契合。

雖然 Furch Lab 前陣子才正式宣布進軍 YouTube(結果還只有一支影片XD),不過本篇的主軸仍會放在「拍照」這件事情上。這次我想分享的是我帶著 RX100m7 的所見所得,以及它在不同領域上的應用,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想知道的是在我手邊有著滿手 Sony 鏡頭的同時,RX100m7 這種一吋 CMOS 感光元件的機身是否還是能滿足我的拍照需求呢?

我接觸 RX100 系列最早是從一代開始,歷經這幾年的演進,RX100m7 大致維持初代機身的佈局,主要在細部配置上調整:RX100m2 加入熱靴;RX100m3 改鏡頭、取消熱靴並加入收納式電子觀景窗;上一代 RX100m6 則加入一鍵彈出/收納的觀景窗;最新的 RX100m7 則加入更利於收音的 3.5mm 麥克風埠。

其實,在機身按鈕配置上 RX100m7 與系列作沒有很明顯的差異,作為 RX100m6 的後繼機種,這篇文章應可免去太多的機身介紹,我想主要分享的是這次帶著 RX100m7 拍照時的一些「心態」以及「所得」。

(以下實拍照 EXIF 皆為全幅等效焦距換算)


 

秋色・關東

在 11 月時我規劃了一場關東攻略楓紅之旅,這趟旅程中,長焦方面我帶了 Sony A7R4 加上 FE 200-600mm F5.6-6.3 G(為了拍航空祭),超廣角則配上另一顆超廣角變焦鏡,但在 28mm~200mm 的中間焦段卻遲遲無法決定要帶上哪顆,加上我目前手邊也沒有這焦段間的待測鏡頭 ⋯⋯

因此我轉念一想,不妨就全交給 RX100m7 吧!它的焦段可以非常完整的補上 24-200mm 這個我目前缺乏的焦段,況且,在背上一顆望遠砲的同時,RX100m7 的輕量化也可以減低不少負重。

▲24mm f/5 1/640s ISO 100

當然,這可能不太符合一般人帶相機出門的需求,但以我的角度來說,即便在擁有 A7R3 等高畫素機種做為常備機身時,我還是會願意將一趟旅程中的主力焦段交付給這台看似十分單薄的卡片機:RX100m7。

▲150mm f/5 1/640s ISO 100

我想之所以有這樣的信賴感,不僅僅是因為這是一台歷時七代、不斷改進的隨身機,同時也是因為它多元並與時俱進的功能所致。

▲155mm f/4.5 1/640s ISO 100

在這趟旅程中,除了超廣角可以拍攝的視角之外,我幾乎都用 RX100m7 來「攻略」主要的風景照片。

在發色上,RX100m7 可說具備了索尼蔡司的特色,發色較濃對比也稍高,有些近似於 Sony a6300、a6500 之後的機身調色風格。

▲100mm f/4 1/500s ISO 100

雖然最大光圈 F2.8 在室內相較於 RX100m5A 的 F1.8 光圈為小,但在光線良好的室外,RX100m7 應可算是不敗的隨身機。

 

日光・伊呂波

斜陽、楓紅、銀杏與掃帚草,讓人意識到秋天已經來臨。

戰場之原

▲145mm f/5.6 1/250s ISO 100

明智平展望台

▲175mm f/5.6 1/200s ISO 100

中禪寺湖

▲60mm f/5.6 1/320s ISO 100

伊呂波坂

▲200mm f/5.6 1/320s ISO 100

▲200mm f/5.6 1/400s ISO 100

▲24mm f/5.6 1/400s ISO 100

▲200mm f/5.6 1/200s ISO 100

▲180mm f/5.6 1/250s ISO 100

▲24mm f/5.6 1/320s ISO 100

▲66mm f/5.6 1/400s ISO 100

▲200mm f/5.6 1/400s ISO 100

戰場之原

▲35mm f/5.6 1/320s ISO 100

▲70mm f/4 1/800s ISO 100

▲200mm f/5.6 1/320s ISO 100

▲62mm f/5.6 1/320s ISO 100

▲76mm f/5.6 1/250s ISO 100

▲48mm f/5.6 1/400s ISO 100

▲75mm f/5.6 1/400s ISO 100

▲82mm f/5.6 1/320s ISO 100


 

入間・航空祭

這趟旅程中的一大重點就是入間基地航空祭了,也是因為我自己非常喜歡拍攝航空題材的緣故,總是會在航空祭的前後安排出國。

想要看得更遠,就交給 200mm 望遠端吧!

▲200mm f/6.3 1/1600s ISO 320

雖然在這趟旅程中我也帶了 Sony A7R4 加上 FE 200-600mm F5.6-6.3 G 這顆望遠長砲,但在輕便性方面無疑還是 RX100m7 勝出,同時 RX100m7 也可以很方便的補上 200mm 以內的視角。

▲200mm f/5 1/1600s ISO 320

雖然在上一篇 RX100m6 的分享文中,我們已經提到等效焦距 24-200mm 鏡頭的方便之處,但在 RX100m7 身上我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提到這點,這對於構圖彈性來說有非常大的助益。

在這場航空祭中雖然我站的位置已經接近第一排(距離第一排大概 4~5 公尺),不過這對拍攝戰鬥機來說仍然是很遙遠的距離。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用手機的主鏡頭可能拍到的畫面會類似這樣:

▲24mm f/5 1/1600s ISO 500

但如果使用 RX100m7 的等效 24-200mm 鏡頭,可以使用光學變焦至 200m 段並清楚地拍下戰機:

▲200mm f/5 1/1600s ISO 500

這張 F-15 J 亦是如此:

▲200mm f/5 1/640s ISO 1250

光看照片,可能很難想像得到是站在這麼遠的地方所拍攝的:

▲24mm f/5 1/640s ISO 1250

關於更深層的「選單」改進

在硬體規格之外,其實 RX100m7 於內在的選單部分也改進不少,它的選單事實上已經比照 A7R4、A9、A9 II 的水準,相當於 A7R4 之後的韌體版本。相較於上一代 RX100m6,它主要新增的有:

  • 對焦區域限制」(可以在選單內預設可選擇的對焦點模式)
  • 動物眼偵測對焦」(拍攝動物時可使用眼部對焦)
  • 對焦框色」(有白/紅二色,過往只有預設灰色不可調整)
  • 快門 AWB 鎖」(連拍時可固定白平衡不偏移)
  • 照片群組顯示」(將一次連拍後的照片以群組顯示)
  • 間隔連續播放」(可播放群組照片,用於檢視系列連拍之用)
  • 我的選單設定」(類似於我的最愛,可將常用功能列於此處方便快速調整)

這些新增的選單功能,主要對追焦連拍的用途較為有利,而如果你是 A7R4、A9 的使用者,也可以在 RX100m7 的選單上找到令你熟悉的調整選項。

而說到拍攝動態連拍,當然少不了航空祭的表演了:


 

更可靠的對焦以及連拍

等效 24-200mm 的焦距拿來拍航空祭會不會不夠遠?在拍單機的飛行表演時,是的。

但在航空祭當中經常會有機隊表演,例如日本著名的「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Blue Impulse),在這次航空祭時就以六架 T-4 教練機的編隊進行飛行演出。

而在拍攝機隊表演時,FE 200-600mm F5.6-6.3 G 的望遠端 200mm 經常會爆框,這時候就可以交給 RX100m7 來補足 200mm 以內的視角:

▲200mm f/5 1/1250s ISO 640

在拍攝天空中的飛行表演時,我通常是將對焦範圍設定為「寬」,同時搭配「AF-C」連續對焦模式,由於飛機與背景有明顯的區隔,因此用這樣的方式來拍攝幾乎可以 100% 追到目標。

▲200mm f/5 1/1250s ISO 640

可惜的是因為當天天氣太差,天空還飄著小雨,因此藍色衝擊的表演項目僅只有列隊飛行而已,幾乎沒有做出什麼特技動作。

拍拍跳傘動作,看起來實在很像是在下蛋XD

▲200mm f/6.3 1/1600s ISO 320


五湖、秋芒與富士山

已是第三次造訪,這次終於能與富士山見上一面了。

秋季的富士,除了楓紅之外,最顯著的特色應該就是掃帚草以及秋芒了。

河口湖

▲24mm f/4.5 1/800s ISO 100

富士山的拍法十分多樣,廣角/望遠都有相應的構圖,在 24mm 廣角端可以拍下較為廣闊的湖面以及地景,望遠端則可利用壓縮感帶出局部的湖面與遠景:

 

精進湖

▲160mm f/5 1/1000s ISO 100

風和日麗的午後,湖面一葉扁舟正自悠閒的釣魚。

 

精進湖

▲38mm f/8 1/400s ISO 100

富士五湖中最小的一座,用廣角 24mm 可以幾乎裝得下整個湖面。

 

▲125mm f/8 1/320s ISO 100

精進湖的「子抱き富士」(抱子富士),此處可以用直幅望遠端同時拍下大室山與富士山。

 

▲40mm f/8 1/320s ISO 100

亦或者我們也可以退遠一些,將湖邊的秋芒一齊納入構圖。

 

用 200mm 望遠端局部特寫富士山也是不錯的主意:

▲200mm f/8 1/400s ISO 100

紅葉台富士

▲56mm f/8 1/640s ISO 100

▲65mm f/8 1/500s ISO 100

富士與鳶

▲200mm f/4.5 1/1600s ISO 100

暮色・台場

秋天的東京夜幕較早降臨,大約在四點半太陽就會落下,雖然對主攻拍照的攝友們來說是項缺點,但這對拍攝台場夜景來說卻是一項難得的優勢。

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若要在台場拍下彩虹橋全貌的夜景拍攝點「富士電視台展望室」拍攝的話,這邊只開放至晚上 18:00,因此如果要帶上 Magic Hour 的色調,必須要在太陽較早下山秋冬之際拍攝才行。

▲88mm f/4 1/80s ISO 100

▲105mm f/4 1/30s ISO 1250

▲45mm f/4 1/30s ISO 500

 

關於「手把」我想說的是 ⋯⋯

或許是為了因應 Vlog 趨勢,Sony 在 RX100m5、RX100m6、RX100m7 身上都(曾)推出過加上錄影手把 VCT-SGR1 的搭售組合。這小手把的設計不錯,平時可利用 1/4 吋腳架孔固定在機身上,同時可連接快門線至機身來遙控變焦、拍照與錄影,平時收納時為手持把手狀態,在需要的時候底部也可打開變成迷你腳架模式。

看起來這應該就是給 Vlog 使用者用的吧?其實也不僅於此,由於它的接口是 micro USB,因此我也將它試著接到 Sony A7R3 身上試試,結果發現這個手把同樣能拿來控制 A7R3、A73、A9 的快門以及錄影功能,相當於提供了基本的快門線功能。

雖說展開的腳架模式主要用於錄影,但我發現它在拍照時也非常好用,尤其這次這旅程中我也使用它拍攝了多組長時間曝光的照片,加上在把手上也有快門控制鈕,因此使用它架腳架拍攝通常也不太需要設定為「2 秒倒數自拍」來降低按下快門鈕的搖晃可能。

由於這趟我並沒有攜帶腳架,所幸全程使用 VCT-SGR1 來拍攝,以下也附上這次我使用它所拍攝的長曝照片:

▲24mm f/11 11s ISO 200

▲24mm f/8 8s ISO 100

▲24mm f/8 10s ISO 100

 

羽田空港・一段旅程的尾聲

如果來回飛的是羽田空港,通常我會撥一段時間上羽田機場的觀景台拍照,一方面可以拍攝飛機起降與地勤作業,二方面在視野好時,羽田機場觀景台也可以拍下遠方的富士山。

▲200mm f/5.6 1/500s ISO 100

▲24mm f/4 1/1250s ISO 100

▲155mm f/5.6 1/800s ISO 100

我很喜歡拍攝地勤作業,在一張照片的尺度中裝下小小的人與相對龐大的客機。

▲200mm f/5.6 1/800s ISO 100

▲200mm f/5.6 1/640s ISO 100

▲24mm f/6.3 1/640s ISO 100

▲140mm f/4.5 1/800s ISO 100

在旅程的最後,我選擇將我的主力相機 Sony A7R4 收進背包,放到上方的行李架,同時將 RX100m7 塞在口袋,準備拍攝起飛沿途的風景。

▲24mm f/5.6 1/320s ISO 100

在機艙內等狹小的空間內使用 RX100m7 拍攝是非常方便的,因為我的攝影包大到不能放在座椅下,而起飛後又不可能去行李架上拿相機,如果要把相機拿在手中,其實也不容易更換鏡頭,但反觀 RX100m7 就仍然有著 24-200mm 的變焦彈性。

東京灣

▲63mm f/5.6 1/500s ISO 100

機翼下的富士山

▲125mm f/5.6 1/1000s ISO 100

回程非常幸運,窺見了在雲隙間露出的富士山尊容。這張照片用等效 200mm 鏡頭拍攝,而這也是 RX100m7 的難得之處。

 

回歸攝影樂趣的初衷

在 2016 年 Sony 推出 RX100m5 的時候,那時我們就已經覺得這大概就是卡片隨身機的極限了,大光圈、隱藏式電子觀景窗、翻轉螢幕,加上可比擬 Sony A9 的對焦速度,在拍照方面的功能幾乎都已經到位,錄影方面更具備 4K 錄影、HFR 慢動作等功能,即使是在三年後的現在來看,這仍然是一台很出色的隨身機。不得不說,後繼 RX100m6、RX100m7 的推出其實是有些出人意表的,這應也算是 Sony 在隨身機領域上的嘗試:

一台配備變焦範圍更遠的隨身機,是否會更加有趣?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在於「鏡頭焦距」與「對焦性能」上的相輔相成。之前在使用 RX100m5A 時,它的連拍以及對焦性能就已經令人十分有感,但它鏡頭望遠端為等效 70mm,其實並不適合拍攝太遠的目標。

這也是強化追焦/連拍相機的矛盾之處,事實上許多需要動態追焦、連拍的題材都需要使用焦段更遠的鏡頭拍攝,例如運動、競賽、飛羽、生態、航空 ⋯⋯ 這些題材用等效 70mm 的鏡頭是不太夠的,在等效 24-70mm 鏡頭配置下適合連拍發揮的有寵物、親子等題材,而這點我們也有在之前 RX100m5A 的分享文中提到。

如果一台相機擁有絕佳的追焦性能,但鏡頭卻無法拍得更遠,如此也未免太過可惜,因此我反而認為,「擅長追焦/連拍」與「等效 24-200mm 鏡頭」是十分適切的搭配。

RX100m7 演進至今,所擁有的功能相當繁多,除了這篇的主軸:旅遊攝影、動態拍攝、以及 24-200mm 鏡頭表現之外,還有 4K HDR、HFR 錄影、單連拍模式 ⋯⋯ 坦白說並不容易在一篇文章中全部測試完畢。

RX100 系列所代表的意義是「黑科技的卡片機」,而在第七代的 RX100m7 身上,我體會到的是更進一步的「多功能」。

如果要用更嚴格的標準,例如以我手邊的 Sony A7R3、24-70mm F2.8 GM、100-400mm F4.5-5.6 GM 等鏡頭搭配來與 RX100m7 相較,RX100m7 在畫質上當然有相當多的不足,在後製上的彈性也不如全片幅 —— 事實上這也完全符合我們的預期。

但即便身上擁有這些配備,我還是會想帶著 RX100m7 進行一趟又一趟的旅行,這源自於輕量化、一顆鏡頭都不到的體積、俯拾即得的畫面、即使是輕便機身依然具備觀景窗以及強大的對焦性能 ⋯⋯ 以及最重要的「信賴感」。

 

Sony RX100m7(DSC-RX100VII)優缺點:

  • 優點:極廣的泛用性、可靠的追焦與連拍表現、一鍵式觀景窗、比較 Sony A7R4 基準的選單設計
  • 缺點:選單仍不可觸控、電池續航力較低

 

關於 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

透過高質感的產品開箱、深入的器材剖析,以及機身直出的實拍照片,來介紹並探討 Sony E 接環全片幅系統中的每一顆鏡頭,包含定焦、變焦、ZA、G、GM 鏡頭都在其中,副廠鏡頭亦有涉獵。在未來「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將以介紹完 Sony E 環全部的原廠全幅鏡為目標,並持續分享關於 Sony 相機系統的所見所得。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