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宿將 Sony FE 70-200mm F4 G OSS 開箱/實拍/評測

「雖然 Sony FE 系統推出迄今也不過幾年光景,但對從初代 A7 推出不久就踏入全幅無反的人來說,有很長的一段時間 Sony FE 就只有這麼一顆長焦鏡頭可以用。」

這顆鏡頭我從初代 A7 開始就一直使用到現在,算起來擁有這顆鏡頭也有四年餘了,相較起其他系統,四年的時光或可說是滄海一粟,但對 Sony FE 系統來說,卻幾乎是橫亙整個 A7 歷史的時間跨度。

在鏡頭選擇上,使用 70-200mm F4 G 多少有些青黃不接的矛盾因素在內,在早期沒得挑、長焦鏡頭又不便轉接的狀況下,Sony FE 70-200mm F4 G OSS 就成為不得已的選擇。

「幸好,它的表現仍足以稱之為 Sony FE 環中長焦的中流砥柱。」

(2018/06/16 更新:新增實拍照片)

開箱

Sony FE 70-200mm F4 G OSS 在 2014 年初推出,繼承了自 Minolta G 鏡以來的名門血統,同時也是繼 Sony FE 環四顆先鋒鏡頭(35mm、28-70mm、24-70mm、55mm)後第二波推出的鏡頭,比較特殊的是,Sony 之前並未在 A 環系統上推出中長焦的 F4 小三元,因此這顆也算是 Sony 所推出的第一顆焦段光圈為 70-200mm F4 的鏡頭。

或許是為了確立初代 Sony A7 的畫質標竿,這顆鏡頭採用了還不錯的用料以及較不妥協的設計,採用同級鏡頭中最多的 21 枚 15 群鏡片,其中包含兩枚 ED 鏡片、一枚超級 ED 鏡片、一枚非球面鏡片,以及兩枚 AA 非球面鏡片,口徑來到 72mm,重量亦達到 840g,並不算是一顆以輕巧為訴求的鏡頭,其價格亦不便宜,推出時的售價是 45,980 元。

通體的白色塗裝、G 鏡的定位,從外觀不難讓人感受到這是一顆高品質的鏡頭。

鏡頭最前端採用陽極鋁合金髮絲紋表面,在鏡頭的三個方向亦具有承襲自 Minolta 的「對焦固定紐」,此外對焦環與橡膠環皆採用 Sony A 環時代慣用的細鋸齒橡膠環,但我想 FE 鏡頭的變焦環材質應該有所改進,至少我目前都還沒遇到過變焦環發白的情形。

可能是基於直射光或是光學上的先天限制,這顆鏡頭的後玉相當深,距離接環亦較遠,這樣的鏡後距不禁讓人懷疑,是不是可以同樣光學設計直接移植到 A 環使用?…..不過在 A 環沒有新鏡頭推出的現在,大概也很難印證這個想法了。

雖然鏡後距較長,但實際上 Sony 70-200mm F4 G OSS 並無法加裝 1.4TC 以及 2.0TC 這兩顆增距鏡(SEL14TC、SEL20TC),鏡後擋板擋住了增距鏡的凸玉設計,縱使拆除擋板,也須破壞性的切割後端電路板才有可能裝上(也只是有可能而已),而即使改裝裝上增距鏡後,電路設計是否能夠支援也是一個問題。

在鏡頭的功能上,這顆鏡頭倒是給了許多該有的功能,諸如 AF/MF 切換、對焦距離選擇、光學防手震功能皆有,此外還有一個專為追焦功能設計的防手震模式,「Mode 1」為一般防手震模式,「Mode 2」則為對應橫向追焦拍攝時使用的防震模式,在此模式下鏡頭只會補償上下方的手震,而不會補正左右方的震動。

雖是一顆 F4 的小三元鏡頭,但它依舊具備了腳架環的設計,應該也是 C、N、S 三家中唯一在原廠盒裝中附上腳架環的鏡頭(不需另購)。

話說那個接環…

與現今發展成熟的第三世代 A7 系統來看(A7 III、A7R3、A9),Sony A7 最初的定位是「輕巧的全片幅」系統,也許是 FE 環剛推出時 Sony 的策略還沒有十分明確的緣故,FE 70-200mm F4 G OSS 在搭配初代 A7 時是相當不平衡的組合,除了機身過輕、重心不均之外,最主要的問題是 A7 採用了塑膠接環(接環外層是金屬材質,但內層的卡口是塑膠材質)。

這樣的設計在拍攝一段時間後會發生接環接觸不良的狀況,此時機身會顯示「F –」然後完全無法操作與對焦,同樣的狀況也會出現在 a6000 身上,這對當時拿 A7 來工作的我來說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擾,後來自己改裝副廠金屬接環才解決這項問題。

在使用 Sony A7 裝上 FE 70-200mm F4 G OSS 時,光是鏡頭本身的重量就會讓鏡頭接環接觸不良

不過,這個狀況在第二世代的機身(A7 II、A7R II、A7S II)已不復見,第三世代的機身開始則特意加強強度,接環的四顆螺絲加強為六顆螺絲,甚至刻意把接環做得非常緊(尤其是 A7R3),基本已革除了這項毛病。

Sony FE 70-200mm F4 G OSS 實拍

如果就純光學表現來看,這顆鏡頭沒有什麼問題,解像力也隨著機身三個世代的進步而有所提升,但比較令人介意的卻是它那較大的體積,與 DSLR 所使用的 70-200mm F4 這類小三元望遠變焦鏡相較,這顆 Sony FE 70-200mm F4 G OSS 完全沒有體積上的優勢,相比 Canon、Nikon 不僅重量沒較輕、體積和口徑甚至也大上一截(67mm V.S. 72mm)。

工作/活動

在「Sony 全系列鏡頭實拍評測」中,Sony 70-200mm F4 G OSS 所使用的機身應該是最多的。由於持有時間較長的緣故,我曾使用這顆鏡頭接上 A7、A7 II、A7R II、A9、A7R3、a6300、a6500 等多台機身拍攝,在挑圖時,也經常可以找到一些較具歷史意義的照片。

歷經了三個世代的變化,70-200mm F4 G OSS 在不同機身上有著不小的差異,而基於這顆鏡頭的重要性與不可取代性,在一些重要的活動中都可以看到它所拍攝的照片,可說是工作必備的鏡頭之一。

2015/04/20,Gogoro 試駕。191mm f/4 1/200s ISO 160,Sony A7 機身直出

2015/09/12,311 東日本大地震後復興中的東北女川駅,事故地點之一的女川核電廠就在附近。200mm f/7.1 1/320s ISO 100,Sony A7R II 機身直出

2017/06/07,Gogoro 2 試駕。200mm f/4 1/500s ISO 100,Sony A7R II 機身直出

鄭家純(雞排妹)。200mm f/5.6 1/250s ISO 1600,Sony A9 機身直出

141mm f/4 1/50s ISO 1000,Sony A7 機身直出

鄭宜農。185mm f/4 1/160s ISO 400,Sony a6300 機身直出

嗯,

為了展示 Sony A9 搭配 FE 70-200mm F4 G OSS 強大的 15fps 連拍能力,就用雞排妹的連拍圖製作成 Gif 來說明吧:

.

…..

200mm f/5.6 1/100s ISO 1250,Sony A9 機身直出

.

…..

……..

…………..

嗯……嗯嗯嗯???

運動場合

我最初使用這顆鏡頭拍攝動態是用在初代 A7 身上,當時的對焦性能用來拍攝追焦實在是太過勉強了,即使目標物移動不快,準焦率也不到五成,甚至在搭配第二世代的 A7R II 追焦拍攝時成功率亦不盡理想,但隨著 A9、A7R3 的推出,FE 70-200mm F4 G OSS 的對焦速度也大幅提升到可用等級,甚至可以勝任不少運動場合。

200mm f/4.5 1/640s ISO 320,Sony A7 機身直出

200mm f/5 1/500s ISO 200,Sony A7 機身直出、裁切

世大運期間,我也用 Sony A9 搭配這顆鏡頭拍了一場水球比賽,對焦性能在 AF-C 模式下有高水準的表現。有一點稍嫌可惜的是,這顆鏡頭在搭配 Sony A9 連拍時,僅能支援至 15fps 的連拍速度,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因為這是一顆較早的鏡頭。

或許會有人說,20fps 與 15fps 都很快,有差嗎?坦白說還真的有差,這場比賽我用了 100-400 GM 與 70-200 F4 G 交換拍攝,其中前者可支援至 20fps,在拍攝成功率上有顯著的差異 — 即便兩顆都是頗為優秀的鏡頭。

200mm f/4 1/1250s ISO 6400,Sony A9 拍攝,小幅後製與裁切

200mm f/4 1/1250s ISO 6400,Sony A9 拍攝,小幅後製與裁切

200mm f/4 1/2000s ISO 10000,Sony A9 拍攝,小幅後製與裁切

200mm f/4 1/1250s ISO 6400,Sony A9 拍攝,小幅後製與裁切

200mm f/5.6 1/250s ISO 100,Sony A7R II 機身直出

美食

雖然有良好的操作性、不錯的畫質,但有一點至為可惜的是它的放大倍率實在太低,僅僅只有 0.13x,相比起同級鏡頭來看這樣的放大率實在是有點可憐(Canon 是 0.21x,Nikon 是 0.274x)。而它的最近對焦距離也非固定,在 70mm 端可以有最近的對焦距離 1M,若是拉至 200mm 端最近對焦距離則會拉遠至 1.5M。

在拍攝美食時,搭配 a6000 系列等 APS-C 片幅的機身,稍稍可以改善一點這顆鏡頭的放大倍率(但前提是你可以接受隔一張桌子的距離來拍攝)。

200mm f/4 1/30s ISO 1000,Sony a6300 機身直出

1.5M 在近拍時實在不是很好施展,但也因為最近對焦距離浮動的特性,有時候在 200mm 因為太近對不到的時候,稍稍轉回變焦環就可讓最近對焦距離變短、藉此順利合焦,可說是這顆鏡頭在近拍上的小技巧之一。

180mm f/4 1/30s ISO 800,Sony a6300 機身直出

159mm f/4 1/40s ISO 1600,Sony A7R II 機身直出

不同時期的色彩演繹

這顆鏡頭在不同時期的機身上有些許不同的表現,初代 A7 顏色中等偏淡少許,A7 II 中等但稍濁,A7R2 則是較透亮,而在 a6500、A9 及 A7R3 等機身上方顯略濃的 G 鏡色調。

200mm f/5 1/320s ISO 200,Sony A7 機身直出

159mm f/8 1/250s ISO 100,A7R3 機身直出

200mm f/4 1/320s ISO 100,Sony a6500 機身直出

135mm f/8 1/5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186mm f/5.6 1/32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0mm f/4 1/1250s ISO 100,Sony a6500 機身直出

200mm f/4 1/1250s ISO 6400,Sony A9 機身直出

200mm f/5.6 1/64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0mm f/5.6 1/125s ISO 125,Sony a6300 機身直出

200mm f/5.6 1/125s ISO 1250,Sony A9 機身直出

200mm f/5.6 1/64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在大逆光的場合時,這顆鏡頭會有明顯的耀光,並且對比也會下降不少,如果控制得宜的話,倒是可以拍出類似 Minolta G 鏡的清透感。

83mm f/11 1/400s ISO 100,Sony a6500 機身直出

200mm f/5.6 1/160s ISO 100,Sony a6300 機身直出

200mm f/5.6 1/125s ISO 500,Sony a6300 機身直出

街拍與風景

白色的塗裝以及較大的體積,雖然拿來拍活動是可以吸引一些 Model 的目光,但要用作街拍用途的話實在是太過顯眼了,在拍攝靜物、遠景上的表現倒算是頗為出色,畢竟要在 A7 系列機身上拍出 200mm 的壓縮感,這顆鏡頭暫時還是較便宜的選擇。

200mm f/5.6 1/1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171mm f/8 1/320s ISO 100,Sony a6500 機身直出

200mm f/5.6 1/30s ISO 2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0mm f/4 1/1000s ISO 100,Sony a6500 機身直出

200mm f/8 1/16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00mm f/5.6 1/125s ISO 500,Sony a6300 機身直出

171mm f/6.3 1/250s ISO 200,Sony A7 機身直出

70mm f/11 1/320s ISO 100,Sony A7R II 機身直出

149mm f/5.6 1/250s ISO 100,Sony A7R II 機身直出

200mm f/20 1/200s ISO 400,Sony A7R II 機身直出

172mm f/8 1/5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體積是硬傷

雖說是 Sony FE 環少有的長焦鏡選擇,但除了工作用途之外我甚少帶這顆鏡頭出門拍照,主要是因為這顆鏡頭的遮光罩實在是太過巨大了,圓筒狀外擴的遮光罩雖然看起來相當霸氣,但要收納攜帶其實十分不便,許多時候我選擇不帶遮光罩出門,或甚至就乾脆放棄帶這顆鏡頭。

再者,隨著 Sony 大光圈長焦定焦鏡的推出,也多少有排擠到帶這顆鏡頭的出門意願。例如畫質十分銳利的 FE 85mm F1.8 就是其一,不僅光圈大上 2.3 EV 之多,使用上的彈性也不遜於 70-200mm F4 G OSS。雖說定焦鏡與變焦鏡終究難以類比,但光是外觀上那顯著的差距,就還是會讓人有「就帶 85mm 裁切著將就用吧?」這樣的想法,最終導致 70-200mm F4 G OSS 在很多時候都難有施展的空間。

水準之上的表現,但…

撇除體積以及帶出門的困擾,這顆鏡頭在工作上的表現確實是一流的,全焦段的畫質相當平均,防手震以及可適用追焦場合的「Mode 2 防震模式」在許多場合下都頗為好用,畫質也屬於不錯的等級,而最優秀的當屬它的色散抑制表現,全開光圈下的色散狀況也相當輕微,就同級鏡頭來說是少有的良好表現。不過在拍攝動態時,它搭配 A7、A7 II 僅能算是堪用,真要發揮這顆鏡頭的用途,搭配 A7R3、A9 等機身,方有一展長才、寶劍開鋒的感受。

以一顆小三元的角色來說,FE 70-200mm F4 G OSS 確實是有扮演好它的角色,也可說是中長焦的一時之選,如果說真的有什麼問題的話,就在於它的產品概念與整個系統的設計方針是有所區隔的,在推出的五年中,這顆鏡頭的定位並沒有變,但 A7 設計取向卻已調整至截然不同的方向。

同樣的表現如果用在 DSLR 身上是很適切的組合,但換作在 Mirrorless 系統上就不禁令人對它有更多的期待。如果 Sony 能夠明顯區隔出 F4 小三元與 F2.8 的設計與用途,嘗試著有所取捨、不執著於打造高品質的長焦鏡頭(例如另一顆 70-300mm F4.5-5.6 G OSS 亦是品質良好的鏡頭),相信會讓這顆鏡頭顯得更平易近人、可愛許多。

 

優點:全焦段都維持良好的畫質、逆光下略顯通透的表現、良好的色散抑制

缺點:體積龐大、遮光罩巨大、逆光時耀光較明顯、最近對焦距離太遠、售價略高

 

關於 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

透過高質感的產品開箱、深入的器材剖析,以及機身直出的實拍照片,來介紹並探討 Sony E 接環全片幅系統中的每一顆鏡頭,包含定焦、變焦、ZA、G、GM 鏡頭都在其中,副廠鏡頭亦有涉獵。在未來「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將以介紹完 Sony E 環全部的 24 顆原廠全幅鏡為目標,並持續分享關於 Sony 相機系統的所見所得。

 

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實拍/評測 系列連載中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