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巧,毋需代價 Sony FE 24mm F1.4 GM 開箱/實拍/評測

在近年 Sony 新推出的高階鏡頭之中,Sony FE 24mm F1.4 GM 大概算是其中比較熱門的一顆鏡頭了,即便在實際入手之前,我已先看過一些國外的實拍心得,不過第一次摸到它時還是有種「原來這顆鏡頭這麼小啊…」的感覺,尤其若單憑拿在手上的感受,確實很難想像它是一顆光圈 F1.4 的廣角鏡頭。

目前 Sony 已在象徵頂級的「GM」系列中推出 8 顆鏡頭, 而 24GM 一共有 3 個「GM 之最」,分別是「最輕」「最小巧」與「最便宜」。不過對於高階鏡頭來說,輕巧與便宜倒不是很必要的因素,反而大多數的鏡頭會為了造就最好的畫質而將體積做得更加巨大,由此來看,不得不說既小巧又相對便宜的 24GM 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坦白說在實際試拍之前,我對 24GM 還是有不少疑慮的:它有因為「輕便」與「較便宜的價格」犧牲一些光學素質嗎?例如口徑較小,畫質會不如預期嗎?而這篇文章,也算是使用了 24GM 將近一個月之後所給出的解答。

與上一篇 Sony FE 24mm F1.4 GM & Batis 25mm F2 的評比文章 不同,這篇屬於 24GM 正式的開箱以及使用這段時間以來的心得總結,文內也有各種情境下、總數 30 張以上的實拍照片。

Sony FE 24mm F1.4 GM 開箱

Sony FE 24mm F1.4 GM 在 2018 年 10 月推出,售價 44,980 元,在表面處理上它的外觀就如同所有的 GM 鏡頭一般,採用強化塑料材質的鏡身、鋸齒橡膠對焦環,同時也有光圈環設計。

近年 Sony 高階鏡頭大多採用這樣的設計概念,好處是握持時較不滑手,表面材質也相對抗刮一些。

顯眼的紅「G」,凡是 GM 鏡頭必有的特徵之一。

口徑僅只有 67mm。

如果我們以其他品牌同樣的 24mm F1.4 相較(Canon、Nikon、Sigma),它們的口徑都是 77mm,由此就可看出這顆鏡頭的確是相對輕巧的選擇。

光圈環是硬質塑料材質(非橡膠),撥動的段落感很明顯。

AF/MF 切換鈕。

「DeClick」可以讓光圈環切換由有段變為無段。

後玉可以說是緊靠著鏡頭接環。

總括來說,Sony FE 24mm F1.4 GM 各項鏡頭設計都與之前的系列作大抵相同,不過若是摸過早期 Sony E 接環高階鏡頭的話,可以發現 24GM 在一些更細微的地方都做得更好了,像是光圈環的段落感更加分明、DeClick 鈕切換更加明確(FE 35mm F1.4 ZA 的開關就有些含糊),甚至連遮光罩的卡扣都設計得更加密實,按鈕的彈力更強,且扣上後很難用旋轉遮光罩的方式強制解除鎖定。

雖然這些特性並不影響一顆鏡頭的光學表現,但卻會讓使用者在用鏡頭的時候更顯順手。Sony 相機與鏡頭摸了這幾年,其實就我的體驗來說,它的每一代新機身與鏡頭都有在修正一些細微的問題,24GM 的作工與早期的高階鏡頭比起來又更可靠了些。

花型遮光罩,內植黑色絨毛並附有鎖定鈕設計。

Sony FE 24mm F1.4 GM 有多輕巧?

對於「有其他 Sony 鏡頭,但光憑重量與尺寸數字,無從體驗 24GM 有多輕巧的人」,這個大小比較應該是個很好的參考。

最左邊是 24GM,中間是 Sony FE 85mm F1.8,最右邊是 Batis 25mm F2,這三顆的都是以輕巧著名、口徑同為 67mm 的鏡頭。

簡單來說,24GM 就大概是比 FE 85mm F1.8 直徑窄一點、長度再長一些,但別忘了 FE85 是 F1.8 的入門定焦鏡,24GM 卻是以畫質掛帥的 F1.4 頂級定焦鏡。

如果你可以接受 FE 85mm F1.8 的體積,那麼我想 24GM 的輕巧程度應該也不會令人失望。

這是安裝在第三代機身 A7R3 身上的模樣。

我很喜歡這顆鏡頭的一點是,裝上 24GM 之後機身可以用水平平放的方式放在桌上,而不會因為鏡頭太大顆往上翹。(其實正確來說,是鏡頭未裝遮光罩時機身會稍微往前傾倒一點。)

Sony FE 24mm F1.4 GM 的光學素質

雖然在前一篇評測「GM戰蔡司:Sony 24mm F1.4 GM 對決 Batis 25mm F2」文中,已經很詳細的介紹完 Sony FE 24mm F1.4 GM 的各項光學表現,不過這邊還是額外再提兩項我覺得不錯的部分。

第一點是口徑蝕,對大光圈鏡頭來說,畫面邊緣通常很容易出現旋轉散景以及貓眼般的散景光點(彌散圓),不過這對 24GM 來說相對輕微:

▲24mm f/2.0 1/4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這是光圈 f/2.0 所拍攝的照片,未經任何裁切,可以看到畫面邊緣已經沒有口徑蝕的狀況了。事實上在 f/1.6~f/1.8 之間口徑蝕的現象就已經非常輕微,如果很介意的話,光圈縮至 f/2.0 就可幾乎完全杜絕,身為一顆小口徑又大光圈的鏡頭,這樣的表現滿令我驚訝的。

另一點是抗耀光,直打太陽沒有任何問題:

▲24mm f/16 1/125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Sony FE 24mm F1.4 GM 實拍照片

「GM 流」散景

過往我們都曾聽說過「GM」鏡頭的散景表現出色,Sony 在發表「G-Master」系列鏡頭的時候也曾強調「GM」會特別著重散景。

究竟散景表現如何?用來拍攝較雜亂的樹葉背景應該會很明顯,這兩張都是 f/1.4 光圈全開:

▲24mm f/1.4 1/20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1.4 1/10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如果這散景是出自一顆 35mm 或是 50mm 的大光圈定焦鏡,那我會覺得這樣的表現差不多符合期待,但這是一顆 24mm 的廣角定焦,要在這焦段下帶出柔順的散景並非易事。事實上這正是 24GM 的價值所在:光圈全開 F1.4 之下,仍具備完全可用的銳利度與柔順的散景。

至於你問人像照?嗯……我是有拍一些人像,不過當事人不讓我發啊 XD

只好來貼一些喵喵圖來跟大家謝罪了。

▲24mm f/1.4 1/60s ISO 3200,Sony A7R3 機身直出(這張有稍微拉亮)

▲24mm f/1.4 1/60s ISO 64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1.4 1/60s ISO 1250,Sony A7R3 機身直出

單手拍攝的便利性

過往我在介紹 Sony FE 28mm F2 與 Batis 25mm F2 這兩顆鏡頭的時候,曾強調單手拍攝與取景的重要性,原因在於 24~28mm 的視角與輕便的特性,非常適合用在紀錄旅程與打卡照片上,而受惠於 24GM 的散景表現,也更凸顯了這類用途的實用性。

延伸閱讀:

▲24mm f/1.4 1/8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1.6 1/30s ISO 250,Sony A7R3 機身直出

單手構圖實在是太方便了…F1.4 的現代鏡可以輕到用單手握持,這在以往是很難想像的(有不少老鏡的設計是輕便+大光圈,不過這些鏡頭光圈全開都很糟,邊角畫質也不太理想)。

雖然 24GM 有光圈環的設計,但是為了強化單手操控的特性,有時候我會把光圈環轉至「A」,由右手的機身滾輪來調整光圈數值。

▲24mm f/1.4 1/5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1.4 1/64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餐桌與食物

另一項可以讓人放心光圈全開的題材,應該就是近拍食物了。雖然 24GM 的最近對焦距離鏡頭是不算太近的 24cm,放大倍率也僅有 0.17x,不過要在餐桌上特寫還是沒問題的。

▲24mm f/1.4 1/4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1.4 1/60s ISO 125,Sony A7R3 機身直出

注意它的焦段雖然是 24mm,但受惠於 F1.4 大光圈,景深依然相當淺。

▲24mm f/1.4 1/6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這張有稍微拉亮)

另一項不太算是這顆鏡頭的特性,但我覺得相當好用的是「APS-C Mode」,若是使用 A7R II、A7R3 的話,在 1.5 倍裁切之後仍有 18MP,就構圖視角而言,可以把它當成是一顆 35mm F1.4 來運用(正確來說是等效 36mm)。

若是使用 A7 II、A73 的使用者就比較可惜了,24MP在裁切後大約剩下 10MP,雖非不可用的程度,但畢竟還是少了一些畫素上的優勢。

▲24mm f/1.4 1/4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1.4 1/3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1.4 1/3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APS-C 模式)

▲24mm f/1.4 1/5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APS-C 模式)

街拍

坦白說 24mm 這焦段要用在街拍用途還是有些勉強,原因在視角太廣,拍人的話侵略感還是太重了些。另一方面 24mm 的廣角透視還是太強了些,在掌握構圖的平衡上確實沒有 35mm、50mm 這麼容易拿捏,不過若適當搭配 1.5 倍的 APS-C 模式,當成一顆等效 35mm 的定焦鏡也是不錯的。

▲24mm f/2.0 1/3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APS-C 裁切模式)

▲24mm f/1.4 1/15s ISO 2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2.0 1/3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雖然鏡頭口徑與體積都比較小,但要拍陌生人的話,還是乖乖構好圖等目標進入畫面中吧。

▲24mm f/5.6 1/10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濃淡皆宜的調性

相信有許多人購入 24mm 定焦,其中之一的目的就在於拍攝風景。以這類用途來說,24GM 屬於一顆比較中庸諧調的鏡頭,它不會像以往的 ZA 鏡頭一樣特別強調對比與發色。基於這樣的特性,或許在剛入手時會認為這顆鏡頭在拍攝風景方面缺乏特色,但也正因為如此,它帶給使用者更大的運用彈性。

風景/旅遊

24mm 用在風景用途上雖然不若超廣角般那麼有張力,但在隨拍、紀錄旅程、低光源等情境下還是有很大的便利性。

下列拍攝範例我用了兩種不同的機身直出設定,可以給大家參考「濃」與「淡」兩方面的發色差異(當然,全部都是未經後製調色的機身 Jpeg 直出)。

▲24mm f/2.8 1/15s ISO 2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8 1/5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4 1/8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5.6 1/4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8 1/250s ISO 25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8 1/32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1.4 1/15s ISO 40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5.6 1/5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5.6 1/64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校正白平衡)

▲24mm f/2.8 1/30s ISO 125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2.0 1/15s ISO 5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4 1/25s ISO 64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5.6 1/8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5.6 1/4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4 1/10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8 1/125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24mm f/4 1/400s ISO 100,Sony A7R3 機身直出

不再因輕巧而妥協

以光學演進的角度來說,Sony FE 24mm F1.4 GM 是一顆格外有意義的鏡頭。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或許這可以從 Sony 開發 A7 系統的企圖開始說起。

在一開始,Sony 想要在 A7 身上證明的有兩件事,第一是「全幅也可以很輕巧」,在此理念下的產物有 FE 28mm F2、FE 35mm F2.8 ZA 等,這些鏡頭非常輕巧,畫質不差但也不算是非常好。

其次 Sony 證明的第二件事是「輕巧也可以有好畫質」,例如 Sony FE 55mm F1.8 ZA、FE 85mm F1.8 這類相當出色的鏡頭。不過,無論是第一還是第二類,這些鏡頭都有一些缺陷存在,例如 28mm F2 仰賴數位修正,55mm F1.8 ZA 和 85mm F1.8 有色散和紫邊問題,同時口徑蝕也比較嚴重。

在過往,「輕巧型的鏡頭」意味著「某種程度的取捨」,例如取捨紫邊、仰賴數位修正…。但輕巧掛帥的 FE 24mm F1.4 GM 卻非如此,它省去了約 200g 的重量(這重量剛好抵得上一顆 28mm F2),口徑也縮減了 10mm(77mm → 67mm),但卻沒有在畫質上做出任何犧牲,也一樣擁有非常出色的散景,並且,包含紫邊、色散、口徑蝕的表現都屬上乘,即使不開啟任何機身的數位修正,原始的鏡頭表現也已足堪重任。

從各方面來說,24GM 都是一顆很獨特的鏡頭,原因無他,它不僅真正實現了輕巧與高畫質的訴求,同時放在所有全片幅系統中,它也是數一數二的選擇。在「全幅也可以很輕巧」、「輕巧也可以有好畫質」的想法之後,Sony FE 24mm F1.4 GM 證明的是「輕便,但卻幾乎沒有任何犧牲的高畫質」。

雖說它的表現十分出色,但要入手這樣一顆頂規鏡頭也必須付出台幣四萬多元的代價,入手門檻還是太高了一些(即使它已比其他家的 24mm F1.4 要便宜一些),但從 24GM 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 Sony 不斷的在修正鏡頭設計方向,GM 已由以往「著重高畫質,相對不管體積」的方向,修正為「體積與畫質的均衡」,我認為這才是無反系統應該有的設計趨勢。

是的,我知道很多人說「誰說無反一定要輕便?」,但假設我有一個畫質可以趨於頂尖的系統,總重量卻可輕上 300g,我何不藉此空出我的背包的空間來多裝一顆鏡頭呢?

 

  • 優點:全面均衡的優秀畫質、高水準的散景、適中的發色與對比、良好的操作性
  • 缺點:最近對焦距離較遠、錄影時的呼吸效應較明顯

 

看更多網友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請不吝給我的粉絲團一個讚喔!

 

 

關於 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

透過高質感的產品開箱、深入的器材剖析,以及機身直出的實拍照片,來介紹並探討 Sony E 接環全片幅系統中的每一顆鏡頭,包含定焦、變焦、ZA、G、GM 鏡頭都在其中,副廠鏡頭亦有涉獵。在未來「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將以介紹完 Sony E 環全部的 24 顆原廠全幅鏡為目標,並持續分享關於 Sony 相機系統的所見所得。

 

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實拍/評測 系列連載中

 

5 Comments

  • Charlie 2019-01-19 at 19:39:19

    缺點:最近對焦距離較遠、錄影時的呼吸效應較明顯,呼吸效應是???

    Reply
    • 洪詩詩 2019-01-28 at 19:49:47

      呼吸效應可以參考這篇測試,會比較清楚:https://immian.com/sony24gm-vs-batis25/

      Reply
  • DXC 2018-12-28 at 12:11:09

    如果不考慮焦距的情況下,apsc的機身使用這顆鏡頭,會不會浪費了這顆鏡頭呢

    Reply
    • Furch 2019-01-08 at 12:30:09

      這就看你對畫素的執著程度了…
      對我來說,以生活用途而言 42Mp裁切後的18MP還算夠用,
      (畢竟現在 Sony 一直缺乏一顆 35mm F1.8)
      但如果是工作或是其他用途,還是會希望能42P全開囉

      Reply
    • 張振亞 2020-01-18 at 00:39:10

      apsc的機身使用這顆鏡頭,與其說浪費,不如說你獲得了一顆地表最強的35mm神鏡!!!
      把一顆「幾乎」中心到邊角都很優秀的鏡頭,只取其中間最棒棒的中間使用,除了超讚之外,沒有更多形容詞!!!
      所以放心的套上a6400之類的機身吧,你將獲得神的35mm裝備!!!

      Reply

發表迴響